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资料图】
今天18点35分31秒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悄然而至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
远眺钟山龙蟠,静观秋意渐浓
桂花香溢之安静校园
最宜赏秋之地,非东华湖莫属
岸边松柏苍翠,湖面桥榭相连
更兼湖心半岛,似有神仙踪迹
正值建校70周年之际
历经四个月大规模修缮
东华湖——南航“绿宝石”
重焕新颜
南航“绿宝石”,重焕新颜
朗读者:基建处处长 杨杰
今日霜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霜降的名字来源于气温变化,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是谓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秋冬交替之际,趁着天高云淡、气温宜人,漫步东华湖畔,寻觅最后一抹深秋风光,感受七秩南航的无边光景。
玉带遥相顾,金陵已是秋。东华湖,与明代宫城东华门相邻而得名。九曲回廊蜿蜒湖上,春秋亭悠然立于湖心,秀丽典雅的水杉树依水而立,浪漫的晚霞倒映湖面,粼粼波光,秀美如画。一桥、一亭、一湖,深深烙印在一代代南航师生心中。
东华湖之于南航,始终是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南航建校初期,这里还是一湾菜地,时常有野兔出没;1992年南航建校40周年之际,1961届毕业生捐资建亭,因1961届学生入学时分春季班和秋季班,后两班合并,故取名“春秋亭”;1964届校友捐建“仰晖桥”,蜿蜒的栈桥顺着水波的纹路延展至湖心春秋亭,取“驻足仰首,目光随余晖而去”之意,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校。自此,东华湖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情结的纽带,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春秋亭
仰晖桥
三十年来,时光流转,岁月也难免在东华湖上留下印迹。湖边城墙出现裂缝倾斜,存有安全隐患;湖边毛石岸年久失修,塌落渗水;周边生态景观与今日气象不符,亟待美化。在南航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下定决心进行东华湖环境系统提升,为昔日“绿宝石”洗去浮尘。
东华湖环境整治工程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从仲夏到霜降,四个月的时间记录着东华湖的变化。在这次系统修缮之前,东华湖及其周边景观也经历过大大小小数次修缮,但都没有这般规模与成效:一是消险,排除东华湖边城墙的安全隐患;二是加固、清淤,重修破损严重的毛石驳岸、清理东华湖底的淤泥和垃圾;三是环境整治,将书有“东华湖”三字的照壁拆除,转移周边仓库等建筑,构建花境等景观,丰富植被、开拓视野,景致更加和谐美观。修缮期间,南航上下同心协力,校友、老教授与在校师生纷纷前来支持。2022年10月10日,随着数千条锦鲤欣喜入湖,这颗珍藏着回忆、浇灌着期望的“绿宝石”再次绽放光彩。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东华湖旧景换新装,古老的内涵与焕新的外表蕴含新旧交融之意。于仰晖桥上漫步,目光追逐朝霞与日落,逸兴遄飞;于春秋亭中静坐,凝练求学途中所思所悟,知行合一。今日南航学子驻足的地方,曾有历届前辈们奋进的足迹,一代代学子的青春面庞与问天理想,又得以在东华湖的见证之下茁壮成长。新征程,再出发!
朗读者简介
杨杰,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访问学者,IALCC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ife-Cycle Civil Engineering)国际会员,现任基建处处长。
光阴荏苒,四季更替
从一地荒芜到精致雅然
东华湖的美景不断在变
但与校友们的情谊不变
饱含的历史文化气息不变
陪伴一代代学子
“问天七秩,逐梦一流”
的追求更不曾改变
何需感叹学海无涯
临湖方知上善若水
于建校70周年之际
相约东华湖畔
共唱南航赞歌
出品丨南航24节气工作室
素材来源丨基建处、党委宣传部
图片拍摄丨唐宇明、赵训善、尹章云、孟翔
音频制作丨王霆枭、孙高远
图片设计丨虞越
值班编辑丨文浩琦、李蕾
责任编辑丨王伟、陶琨、张瑞瑞、彭丽
审核丨王晖、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