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江阴公安反诈中心收到了市民赵某的报警电话,赵某说:“我被我孙子骗了七万多......”
(相关资料图)
孙子骗了爷爷的钱?
这起案件究竟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022年11月8日17时许,江阴某地市民赵某在家中的座机上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赵某孙子,双方闲聊几句后挂了电话,赵某也未察觉异常。
2022年11月10日9时许,赵某又一次接到了“孙子”的电话,“孙子”在电话中称他与同学发生争吵,并推倒对方导致后脑着地在医院抢救,现急需用钱进行急救。后赵某又与其“老师”通话,当日,焦急的赵某与丈夫王某前往银行。王某最后用网银将“手术款”75000元打到了对方指定账户上,孙子在电话中再三强调不要将此事告知其父母。
当日12时许,赵某哥哥听闻此事后,警惕性较高,电话联系“孙子”后发现被骗,江阴市反诈中心接警后,仅用5分钟不到,全部完成止付、冻结流程,成功止付全额75000元。
诈骗套路
某日,老人家中座机收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孙子。
在这类案件中
诈骗分子通过做“假孙子”
从老人手里骗取钱财
且又阻断了老人询问子女的机会
因此老人不能及时发现被骗
之所以有部分老年人被骗,原因大致如下:
个人信息泄露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到了他人的通讯录后,对内容进行筛选。他们可以看到通讯录中手机号备注为“爷爷”“老爸”“妈妈”“心肝”等关系备注名的电话......
境外号码拨打老年人家中座机
大多数老年人听到座机响后,不会注意来电显示,遂不容易发现来电的是“00”开头的境外号码,当今爷孙通话使用普通话交流居多,加之又是座机通话,老年人警惕性较低。
03
利用老年人特有心理
骗子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会在电话中说明自己处境十分紧急,让老年人赶紧转账。且周围还会有“老师”、“警察”或者“医生”,营造出紧张严肃的氛围。老人心系子孙且听到突发事故后心生慌乱,听到对方的要求时,没有进行查证就会马上答应。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心理恐惧承受能力较低。多数老年人接到此类电话,恐慌心理占大多数。
04
阻断第三方知晓人
诈骗分子往往以“千万别告诉我爸妈”“爸妈要责怪我的”等为借口,阻断第三方知晓人,并催促老人赶紧往指定账户进行转账汇款。此步相当关键,利用爷爷对孙辈的宠爱心理,隔断了中间关系人。
警方提示
1、现在手机软件注册登录都需要相关权限,在授权App权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关内容,对于使用该软件没有必要的权限要及时拒绝或进行关闭。
2、在进行通讯录备注时,可以将备注身份改为备注姓名,让诈骗分子无法获得相关身份信息。
2、广大市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若家中座机有来电,请一定注意来电显示!若显示的电话号码并不熟悉,请一定提高警惕,不要轻信!
3、若收到类似电话,对方要求转账汇款的,自己无法分辨真假,存在疑惑的,可以至就近派出所询问相关情况。
告知家中老人
预防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来源:江阴防范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