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安法院:
法治台上,见证司法为民初心
天平之下,闪耀公正司法光华
【资料图】
作为法院的“半边天”
她们身披法袍为正义而战
她们兢兢业业撑起一片法治晴天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和第二个女法官国际日
让我们一起倾听她们的声音!
市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刘 弘
不知不觉间,我到法院工作已经十四载。工作上,经历了从一个懵懂的高校毕业生到一个成熟的法律工作者的蜕变;生活中,完成了从缺乏生活经验到撑起家庭半边天的身份转变。
一路走来,我从案件中看到了人生百态,也从案件中体会过沮丧失落,更从案件中收获了成就感动。我想,这就是人生财富,只有经历才能内化为前进的动力,只有磨砺才能转化为成长的激励。
有人说,这个世界因有女性而美好,因有女性法官的踔厉奋发而令案件更有温度。是的,女法官是女性群体中兼具温婉动人和勇敢坚毅的一类特殊群体。
在工作中,我们有着同男法官一样的理性追求,既可以对事实抽丝剥茧的缜密判断,对法律游刃有余的精准把握,用坚定不移的态度和勇气去惩戒失德背信的不法行为。同时,我们因为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性温柔,还会用和风细雨的方式注重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记得审理的一起二审民事案件,被告因证据不足被一审判决归还借款3万多元。我在审理时发现在案证据与客观事实有很大偏差,如果直接根据当事人举证下判社会效果不好。
于是我耐心细致的与双方当事人交流沟通,多次到当事人所在村镇走访,并邀请当地村委会成员参与调解,找准事实、法律、效果三者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最终双方协商一致被告只要再归还3000元,调解书签订的那一刻,被告当场落泪。
看到这场景,我觉得自己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对案件细节问题的不断求证,对案件处理效果的反复衡量,就是为了向当事人传递,司法不仅是一个公正的裁判,更是法官力透纸背的真情实感,正可谓“琢璞为玉匠良心,春风化雨法官情”。
诗人余光中说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女法官,将法律的正义与司法的温度融入每一起案件,在热爱和责任中坚守和传承,在审判一线岗位上绽放最美芳华。
经开区法院破产庭审判员 蔡红芹
十年前,我从人民教师的身份转变成为一名法院工作者,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再到成长为一名员额法官,十年经历让我深感法官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何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化解矛盾,是我一直致力于追求的目标。
作为女性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不少挑战和棘手的难题,但同时也学会如何发挥女性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换位思考的优势,以真心、真情、真诚诠释法理,让当事人理解法律,解扣心结。
一要以柔克刚促调解,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面对的经常是家长里短的争吵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纷,在一起原告要求离婚,被告同意离婚的案件中,从双方开庭时的语气及陈述来看,双方没有原则性矛盾,仍旧有一定的感情,轻易地判决离婚很可惜。
庭后,通过分别与双方多次沟通,在听到被告说出“原告对此是什么态度的时候”,果断通知双方到法院调解,最终双方重归于好。
二要爱岗敬业促公正,办案过程中注重调查案件的细节,尽力还原案件事实。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防火门的货款,但却没有相关的货款结算材料,为弄清案情,我带着书记员至一个未交付小区的地下车库查看,车库内一片漆黑,我们就用手机作为手电筒一扇一扇防火门核对,妥善、公正地解决了纠纷。
三要司法为民守初心。在坚持严格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我也始终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困难企业的合法权益,自费参加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用以增强自身的办案能力,提升办案效果,始终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承担法官的职责和使命。
清江浦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庭长 张 天
我是来自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的一名法官,2023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在处理诸多家事和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我认为更需要保持理性和温情。
在一起抚养权纠纷中,男女双方在离婚时约定孩子归母亲生活,但后来女方工作调至外地,离婚后孩子仍然跟着男方。时隔一年,男方来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到了法庭,女方泪流满面,坚决不同意,称自己费尽周折已经回来找了新工作。
两人为了抚养权,数次互相上门争抢孩子,孩子在男方家不敢提妈妈的任何优点,见到妈妈时被灌输的全是爸爸的缺点。在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跟父母相处得都不错,但女方收入不高且没有房产,而男方名下有学区房。
从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我让女方客观考虑孩子即将面临的入学问题。最后,她同意变更抚养权,并在男方所在小区内租房生活。男方也考虑到孩子感受,同意孩子每天放学后可以随时见到妈妈。
女法官的身上,更要绽放出温暖人心的光芒。一份公正的调解和判决文书,可以传播法律精神和为民情怀。我力求做到的是让当事人不要意气用事,而是理性思考,相信法律,信任法官。在化解纠纷过程中,我把女法官的公心、爱心、真心融入进去,兼顾法理、情理、事理,认真办理每一起案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淮阴区法院南陈集人民法庭副庭长(主持工作)谭云云
在派驻法庭这些年,接触的多是老百姓家长里短的案子,对“法官手里一件案,百姓心中的一片天”有了更深的感悟。
记得我承办过这样一起继承纠纷案件。涉案房屋属于原告养母的遗产,原告认为自己作为养女,应当享有继承权,遂一纸诉状将养父、妹妹告上了法庭。受理该案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原告养父,得知自己被告上法庭,他很是气愤,并表示自己及亲生女儿从未明确表达过不分给养女遗产。
我意识到这中间可能存在“误会”,且这个案子涉及家庭伦理、亲情、财产等多种因素,不能一判了之。为此,我深入了解案情,多次组织他们进行调解,尝试修复亲情,均无疾而终。但我没有放弃,我能够感受到原被告之间仍有亲情,于是我决定抽出几天专门处理这个案子。
那几天,我全程跟踪、反复与原被告“背对背”谈话、拉家常,努力为他们理清“误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打通了双方沟通和解的桥梁,案件历经几个月得以成功调解。一家人重归于好。
裁判不难,人和不易。权威性的裁判虽能捍卫合法权益,但不一定能纾解当事人之间的情感矛盾。
作为女法官,我们在感受当事人的情绪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更能共情于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事人对法官的“敌对”情绪。我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尽己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引导当事人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达成协议。
淮安区法院审管办法官助理 翟 琪
作为一名调研条线上的“女兵”,我有过刚接触调研工作的不自信,也有过脚踏实地取得成绩的喜悦;偶有面对挑战的压力和不安,更有不甘止步奋发有为的拼搏。
记得接触过的一起排除妨害案件,案情看似普通,但原告特殊的“烈属”身份让我察觉到该案的独特价值。经过精心编写和上级法院的推荐,案例被报送给了省法院。
之后漫长的等待期间,我一直随时关注和跟进案例的进展,最终该案被最高院评为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被写入最高院工作报告,我院的扎实的工作作风也被最高院点名表扬。这让我意识到,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与坚韧的特质对调研工作的特殊助力。
在参加的各种演讲、朗诵等活动中,女性更富亲和力、同理心和表现力的特点也常常让我有更好的表现。身边的女领导、女同事更让我切身感受到不惧挑战、超越自我、奋勇拼搏的“她力量”,让我深受鼓舞。
我们作为女性,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生逢盛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拥有更多发光出彩的机会,我们倍感珍惜;同时也更觉得重任在肩,在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要以自己的所学所得为更多人的发光出彩、为司法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洪泽法院民一庭庭长 黄丛梅
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民事法官,每天与当事人零距离接触,面对各种各样的诉请,深感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虽然办理的基本是琐碎常见的民事纠纷,但这些案件关乎民生大计,关乎一方的和谐稳定。
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暖的,我深知法官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在案件办理中胸怀法律,心存善念,不因案件大小影响案件质量,不因当事人不理解而气馁,在群众眼里,法官是有温度和力度的,是主持正义的,因此,在办理每一件案件中,倾尽全力让每一次送达、每一次谈话、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庭审都体现司法的温度,传递司法的温情。
作为一名女法官,一人托举家和法院、家人和当事人,自被任命为审判员那天起,为了人民的信任,努力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镌刻进每一起案件。
办案时间长了,思考的深了,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办案“窍门”,即做到“四勤四会”:腿勤会查,亲临涉案现场勘验了解情况;耳勤会听,认真听取当事人双方的诉辩意见;嘴勤会问,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询问;脑勤会引导,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引导当事人充分举证,从纷繁杂乱的证据中还原案件事实,定分止争。
我将恪守誓言,用无限忠诚担起神圣职责,用铁骨柔情践行为民宗旨,展现出新时代女法官的别样风采。
涟水法院审管办副主任 杨文娣
对法官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办理的只是一个个案件,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一次开庭陈述、每一次与法官的交流都那么的来之不易,也许他们为着此刻已经准备了数天数月,所以开庭时,我更乐于倾听,不轻易的打断当事人或许啰嗦或许重复的陈述,只有让他们在法庭上感受到被尊重,才能找到案件的症结,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
我审理过一起共有物分割纠纷,失去独子的养母与失去丈夫的媳妇为了赔偿金的分割诉至法院,法槌刚落下,双方当事人及各自的亲友就在法庭上发生了争执,甚至差点就动了手。
我想如果不把矛盾解开,即使作出了判决也化解不了双方的矛盾,在了解了基本的案情后,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让养母从自小培养养子,从未想过生一个自己的孩子讲起,讲到养子结婚时如何一针一线的缝制新婚被褥,让媳妇从相识相恋讲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也许是产生了共情,也许是埋在心底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原本矛盾巨大的婆媳,在判决后无一方上诉,判后即自觉履行了各自的义务。
那时候我还是刚办案的助理审判员,审判经验不甚丰富,很庆幸用对了方法,化解了矛盾。如今是我任法官的第三年,审理的恰好是家事纠纷,虽然当事人陈述的都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但却让我从中听出问题的关键,帮助我更和谐的给出一个公正的答案。
金湖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庭长 宋 璇
进入法院工作已有十几年时间,这期间我工作过的部门很多,无论是维护司法秩序的法警队,接触当事人第一站的立案庭,从事司法审判的民一庭、少年庭、刑庭,还是从事监督管理的审管办,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这些部门看似职能不同、任务不同,却都是围绕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展开的。无论是服务审判,还是从事审判,我都始终认为,保证司法权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才是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
“认真工作、勇挑大梁”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尤其是近几年从事审判工作、成为一名法官后,更是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我们所办的每一个小案,都是别人的人生”我一直这样认为、也是一直这样践行的。
办案过程中,每当遇到情绪激动、态度蛮横的当事人,我总是耐心地听他们说,等到当事人情绪稳定后,再从多个角度与之沟通,让当事人对我产生信任感,充分认识自身行为性质,积极主动接受调解,最终推动实现“事了案结”。
疫情刚爆发的那年,很多案件因为疫情原因审理周期较长,当时我在速裁团队办案,而速裁案件半点拖不得。我手里有件买卖合同案件,当事人起诉时提交的证据材料很多,被告电话告知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到庭。
面对这种情况,也为了更好查清事实、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果断启动“线上开庭”模式,成为全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被告感动于我的做法,最终同意给付原告货款,案件调解结案。办理民事案件两年多时间里,我承办的案件调撤率持续稳定在65%左右,案件上诉率较低,无一件案被信访投诉。
2020年3月,我被调入刑庭办案,面对角色转变,我勇于迎接新的挑战,虚心向老法官拜师学习。刑事案件审理周期短、阅卷工作量大,为了适应快节奏办案模式,我每天加班三小时学习法律法规和条线裁判规则。
两年审结刑事案件268件,通过妥善审理陈某诈骗案切实维护89名被害人合法权益;通过大胆尝试并积极审理全县首起公益诉讼案件依法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通过参与审理丁某、谢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开设赌场、寻衅滋事案等系列有影响的案件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法官身肩责任与道义,良心是基础,良知是标尺。执法办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为法官,唯有提高自我要求、坚持不懈奋斗,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盱眙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 周 婷
时光如梭,转眼我在法院工作已逾十年。随着法律知识的充沛,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愈发感受到法律的独特魅力。它既闪耀于争议解决之中,如破题般,很多条路,找最优解;它亦闪耀于惩恶扬善之中,匡扶正义,维持秩序,让群众安心;它还闪耀于知识与生活的对应之中,使每个人化制约为自觉,在适用间向社会传递理性的悲悯和温度。
2020年,我在马坝法庭审理的一起婚姻家庭纠纷让我无法忘怀。小李和小王通过相亲认识,结婚后小王长期在外工作,二人之子刚出生三天就因故夭折。
小王难以忍受丧子之痛,向小李提出了离婚。而小李本身就患有渐冻症,刚出月子就遭受孩子死亡的打击,接着又接到小王的离婚诉状,身体和心理双重崩溃。离婚诉讼庭审无法继续,小李不同意离婚并且向小王提出支付抚养费。
这并不是一个难判的案子。我可以以小李不同意离婚为由直接判决不准离婚。但身上的使命,还有同样作为母亲的身份不容我简单处理,我一次一次登门和小李推心置腹的聊天,知道她对于这段感情也没有了信心,但是就是不甘心。我告诉她应该给自己一个出路,身边还有很多爱她珍惜她的人,换个方向,生活依旧充满阳光。
最终小李放下心结,同意与小王离婚。小王经过我们劝说,也补偿小李一部分款项。
这个案件让我明白,法律越是严肃,法官越该温暖。作为一名女法官,既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柔软和感性,就要用好这份力量,给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心里投入一丝光,解开案件的“法结”和当事人的“心结”。
值此妇女节之际,
向淮安法院全体女干警们
送去真诚的问候,
愿你们以奋勇担当为强,
刚柔并济为美,
在法治的天平下谱写
一曲曲法与情的和谐乐章!
供稿丨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