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走斑马线,排队更安全”,在南京小西湖小学的校门口,不仅有电子大屏幕显示交通安全标语,更有“小喇叭”孜孜不倦地提醒师生出门时注意交通安全。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南京交警组织警力走进小西湖小学,详细示范了少年儿童应当如何正确规范使用“一盔一带”,教育小朋友主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交警还在操场上利用大型车辆和锥桶对“内轮差”和避险措施进行现场展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校门口交通安全风险,南京交警在全市40余家中小学试点推行“出门安全提醒”,将交通安全教育前移至“上路前”。
【资料图】
多数涉及未成年人事故
存在闯红灯、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动着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注。3月27日上午,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三大队、秦淮区消防大队等单位共同成立秦淮区安全教育联盟,并为小西湖小学“安全教育教室”揭牌。现场师生参加了急救和消防安全培训,并沉浸式参与交通安全宣讲课程。
南京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更需要主动遵守“一盔一带”和“文明守法、平安回家”要求。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20余起涉及未成年人的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多数事故均存在闯红灯或乘坐机动车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2023年1月27日12时许,蒋某驾车行驶至沪武高速被后车追尾。虽然在该起事故中无责,但他16岁的女儿因为未系安全带,当场撞断2颗门牙。
除了孩子乘车不系安全带,还有部分家长骑非机动车时违法,不仅自己安全不保,也让同车的未成年人付出惨痛代价。2023年2月8日7时许,65岁的吴某驾驶电动自行车送孙子上学,在江山大街黄山路口闯红灯时被正常直行车辆撞倒,坐在后座的孙子腿部骨折,而吴某则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少年儿童争做文明表率
“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文明交通环境
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在交通行为和安全意识上也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践行优秀交通行为规范的少年儿童对所在群体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力。近期,南京少年交警队正组织开展新一届选拔,累计已有五千余名小学生踊跃参加,并纷纷撰写交通文明心得、发出交通安全倡议。“电动自行车头盔要像这样规范戴”“绿灯时排队通过斑马线”......
马琬婷和刘潘阳是“南京少年交警队”怡馨花园小学分队的队员,3月27日上午,四年级的他们登上小西湖小学“安全教育教室”的讲台,向台下的同龄人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让我们文明守法、平安回家”,全市118个路口响亮地播放着少年交警队员录制的交通安全提示语;在新城小学北校区,三年级学生张逸冉在投报的交通主题画稿中绘就绿色、有序、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畅想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出行。
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在校学生参与到公益音频录制和相关主题创作中来,不断丰富少年儿童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参与形式,而南京交警也持续深入全市多家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争取“教育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营造文明守法,平安出行的良好氛围,为孩子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交通大环境。
试点推行“出门安全提醒”
最大限度降低校门口交通安全风险
3月27日,南京交警在全市40余家中小学同步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并试点推行“出门安全提醒’,联合多单位将交通安全教育前移至“上路前”。当天下午放学时段,小西湖小学的校门口循环播放着安全出门提示与文明出行倡议,按年级放学、按班级排列的孩子们经过门口时都被再三叮嘱与提醒。与此同时,校门口等待的交警和家长、教师志愿者也在广播声中奔走不停——“你就停这边,我看见你女儿就马上送过来!”如此一来,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风险被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出行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中小学生往往追求个性、敢于冒险,将许多危险行为视作新鲜事物和挑战对象,喜欢模仿成年人的举动。因此,家长的以身作则、模范守法对孩子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南京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校门处的“出门提醒”不仅仅针对学生,同时也是针对家长的重要倡议。为了有效提升交通文明素养、降低违法和安全风险,接下来交警还将在居民区、重点运输企业和各单位陆续推广“出行安全提醒”要求,把文明安全交通理念深植全社会、强化广泛共识。
通讯员宁交轩现代快报+记者王瑞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