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专注力不行怎么办?”“我的孩子有一颗玻璃心怎么办?”……唤醒教育力,为家庭教育赋能,4月6日上午,“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顺利举行。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马斌、南京市教育局宣德处四级调研员肖蕾、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陈旭辉、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刘大伟(主持工作)以及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近60人共襄盛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活动现场,江浦实验小学的师生们给大家带来了家庭教育义诊短剧《唤醒》。三个孩子,三组家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困境:“孩子注意力涣散怎么办?”“单亲家庭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什么孩子会有一颗‘玻璃心’?”江浦实验小学成立“唤醒”家庭教育义诊团,着力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的家庭教育难题,旨在唤醒每一位家长教育的初心,为家庭教育赋能。
据悉,家庭教育义诊从一个念头,到一位老师,到一群老师,到一个课题,已成为南京市“家校共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夏光清老师的团队已制作系列家庭教育微视频100余集,将义诊从线上延展到线上,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家庭教育义诊”项目入选《2021年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
工作室主持人夏光清做工作汇报
工作室主持人夏光清作了题为《唤醒教育力,为家庭教育赋能》的工作汇报。夏光清介绍,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由24人组成,其中有12名市德育带头人,7名市德育优青,5名区德带(优青),分布在南京市12个区县(含江北新区)20所学校,其中1位教研员,1位校长,6位副校长,8位中层,8位班主任。
如何赋能家庭?夏光清说,工作室前期开展了“家庭教育义诊”的探索。家庭教育义诊,不同于“学习困难门诊”,本质是唤醒,是预防,是协同,而不是治疗;服务对象是问题家长,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据了解,近10年,工作室线上线下接受家长教育咨询5000余人次,从近3000份问卷调查中梳理出200条“困扰中小学家庭教育难题”。家庭教育较为严重的四类问题:1、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成长不上心、不尽心;2、教而不善,教而不当,“不会管”“管得过多”“舍不得管”;3、婚姻破裂,推卸责任,严重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4、监管失控,沉迷网络,间接助长子女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其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力差、缺乏自信、过于敏感、爱搞恶作剧、有攻击性行为……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比以往增多了,但被不少家长选择性忽视了。
“孩子的问题,映射出家庭教育的问题。虽然每个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更应该接受咨询、教育的是家长。一所好学校、幼儿园,不单是课程建设得好、环境打造得美,还能引领家长一起成长,建立起相互交流、彼此倾听的机制,建立起相关主体真实的交往互动,共同诊断(觉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起化解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并有机会助力家庭完成整个教育的闭环,这才是完美的教育。 ”夏光清说。
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老师韩玉琴解读3个子项目
工作室成员、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老师韩玉琴就“家庭教育微视频、线下家庭教育义诊、家校社学习共同体”三个子项目作了解读,让每个工作室成员明晰了前行的方向。“未来,我们将及时捕捉家长的教育困惑,每人每年回答3-5个家长‘急难愁盼’的教育难题,三年力争有500个专题微视频,生成南京家庭教育优质资源库。计划在工作室成员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线下家庭教育义诊活动。今后,我们还将创新教育义诊方式,与社区、青少年宫、图书馆联合,将家庭教育义诊开进市民的家门口,化身‘知心邻居’,成为支撑家长最坚实的后盾。”
六合区乌石希望小学校长张正兵交流发言
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副校长赵小凤作表态发言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马斌作工作指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