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婷
【资料图】
单位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01 前言
APTT于临床意义之重要性已无需多说,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常规筛选,药物(如肝素)治疗的监测指标以及一些疾病的敏感指标。然而对于一个检验人来说我们是否能给临床一个满意正确的结果,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服务临床即服务患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仪器做不出结果或者给出结果但却触发了某些报警规则,此时,我们该如何分析如何报告,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我个人一直觉得分析问题应该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接下来我将会结合临床以及仪器的设置规则来解读一下临床工作中常见APTT的报警凝固曲线。
02
常见凝固曲线报警信息的解读
1
APTT的检测过程
临床上测定APTT是将待测血浆加入部分凝血活酶试剂,预温一定时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启动凝血反应而后仪器通过凝固曲线来监测整个反应的过程。
2
正常凝固曲线的解读
图一 正常凝固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透射光的强度,0秒时代表加入了钙离子试剂后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1%凝固点对应的时间代表纤维蛋白开始生成,100%凝固点对应的时间代表此时纤维蛋白已经全部生成并且透射光强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人为的把凝固曲线分成三个阶段:
2.1基线期:即一开始几秒稳定后透射光强度不变的部分,此时还没有纤维蛋白的生成故透射光强度不会发生变化。
2.2纤维蛋白生成期:即透射光强度变化的部分,随着纤维蛋白的生成透射光强度由大到小变化。
2.3平台期:纤维蛋白已经全部生成即100%凝固点之后的曲线部分。
3
常见报警信息解读:
3.1 NO coagulation
图2 NO coagulation报警图片(排除标本本身浊度影响)
图3 仪器测试协议中对NO coagulation阈值设定
No coagulation 是根据整个反应中透射光强度的变化即dH小于90的而设定的报警阈值。一般情况下,dH小于90代表血浆在检测时间内未发生凝固反应。
3.2 Slight coagulation
图4 Slight coagulatio报警图片
Slight coagulation是根据整个反应中透射光强度的变化即dH大于90并且小于120而设定的报警阈值,测试协议见图3,一般情况下,遇到此报警信息如果APTT时间延长(排除样本本身浊度因素)采样顺利的话一般代表凝血因子活性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低。
3.3Early Reaction Error早凝反应错误只有APTT存在!
3.3.1 Early%
图5 Early%报警图片
图6 仪器测试协议中对Ealy%阈值设定
Early%是以8%凝固点对应的时间小于16.8秒而设定的报警阈值,一般情况下此报警信息代表标本凝血因子活性高或者一些小凝块,抽血不顺等原因导致凝血反应提前启动而造成的,高钙也可导致该报警。
3.3.2 Star Angle 1
图7 Star Angle 1报警图片
图8测试协议中对 Star Angle 1报警阈值的设定
Start Angle1是根据4秒到8秒之间dH大于48小于600而设定的报警阈值,图7中Start Angle1的凝固曲线,无基线期即仪器开始检测时已经进入纤维蛋白生成期。故仪器给出的相应50%凝固点对应的时间不可信。一般情况下由于小凝块提前启动凝血反应造成,高钙也可导致该报警。Start Angle2是根据4秒到8秒之间dH大于600而设定的报警阈值,原理同Start Angle1。
03
影响APTT凝固曲线的常见标本因素
1
最常见的脂血
1.1严重脂血
图9 严重脂血标本的凝固曲线
浊度太高以至于整个曲线透射光强非常低,仪器根本无法辨认血浆凝固点。此时千万不要认为APTT>170S(仪器检测上限)
1.2轻度脂血
图10 轻度脂血前后的凝固曲线对比
可以看出整个反应中离心后的APTT凝固曲线dH明显大于离心前,此种情况下不仅仅影响结果,如果使用PT演算法,会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假性减低。(PT凝固曲线的变化同APTT)
2
小凝块易导致早凝反应
即如上所述的Early% Start Angle1 Start Angle2
04
总结
综上所述,仪器对于APTT的检测,一般情况都能给出正确的结果,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大大的方便,但是对于仪器不能给出的结果,我们该如何去鉴别它的真假并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且给出最真的解释,而后给与临床最正确的指导,我想这才是我们检验人的真正价值所在,面对工作中的疑问要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我们才能有所提高。也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价值。
注:本单位所用仪器为 SYSMEX CS5100 ,本人如有说错或者不全的地方还请各位指出以便以后改正!
本文来源:凝血V课堂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