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梅友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干净整洁的入户便道,有如园林的农家小院,整齐划一的垃圾回收箱,更有村民春风满面的笑脸……仲春时节,走进宝应县广洋湖镇鹤湾村,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环境是乡村的“底色”。近年来,宝应县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造乡村振兴“宝应样板”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效、人居环境提质、治理水平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开创了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同联动、互相促进的新路。
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申报的“全省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地区激励县”项目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特别贡献单位”。此外,宝应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连续两年获省评估第一等次。
坚持“三个强化”抓推动
山阳镇兴同村位于集镇东南部,傍晚时分走在小村内,白墙灰瓦的民居、幽静整洁的院落、潺潺流动的溪水、环境整洁的广场……如画的美景,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
在宝应县,像兴同村一样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为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宝应县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多元投入,强化政策保障的“三个强化”,凝聚起农村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各相关部门、镇区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累计交办、整改村庄环境问题8500多个。
创新工作机制抓整治
泾河镇灶户村如今头顶“省级三星级康居村”“省级水美乡村”“省级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光环,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初,村民还有些情绪:
“住久了的老房子,怎么弄也比不过那些新修的房子。”
“要自己掏些钱出来改厕所,还费水,不划算!”
针对群众参与性、主动性不强的问题,灶户村通过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积极落实“三大转变”,即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由“长效管护”向“常态长效”转变,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全县各村通过开展“最美庭院”评比传递等,扭转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情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据了解,宝应县共获评市级美丽庭院16户、县级美丽庭院50户、镇级美丽庭院306户、村级美丽庭院1269户。
坚持建管并举提效能
坚持以“建”为先。以农村住房改造、农业生态建设、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环境整治、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等实事工程为抓手,集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国省县乡干道沿线村庄850个、“最差庄台”300个,拆除残垣断壁3170处、废弃猪圈1.2万间、旱厕0.52万座,腾出土地1600亩。建成市县美丽宜居村庄60个,获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传统村落7个、省绿美村庄8个,创成国家卫生镇2个、省卫生村15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个。
坚持以“改”为要。新改建户厕2068座,全县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89%,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河道疏浚等环境治理工程,清淤治理河道26条,完成土方580万方。实行“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四位一体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行政村占比、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解决了农村垃圾随意倾倒、村庄“脏乱差”等问题。
坚持以“管”为重。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将每月10日、20日设立为村庄环境卫生日,农民群众人人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村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12万人次,实现了民建、民管、民享。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培树出一批群众身边示范典型。
编辑:华丽
审核:杜强 王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