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真的穿越到了唐朝的西安!”4月14日上午,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文学阅读素养课”活动,走进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此次活动主讲人是由扬子晚报和中信出版社联合邀请的插画家、儿童文学作家段颖婷。参加此次活动的孩子均为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他们穿着统一服装,拿着采访本,跟随段颖婷“畅游”如诗如画的中国。


【资料图】

上午10点,小记者们准时在学校报告厅集合,现场首先举行了小记者装备发放仪式。小记者们都领到了“专属装备”,分别是:印有“扬子晚报”logo的背包、小马甲、帽子、采访本、小记者证等。

“我穿这个正好!”“我的有点小了,老师,能不能给我换个大号的。”领完装备,小记者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了专属小马甲,报告厅顿时热闹了起来,甚至有的小记者都在比赛,看谁穿得快又好,一旁的老师都忍不住上手帮忙。穿上红马甲的小记者们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穿戴完毕,讲座便正式开始了。“开元年间,长安城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上元节是唐朝全民的狂欢节,成千上万盏灯将长安城点缀得如同仙境,人流如潮。”活动中,段颖婷围绕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由远及近,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特点,并让他们在历史中感悟诗情画意的中国。“胡同在蒙古语里是水井的意思,北方非常缺水,依井成巷。”去完了历史悠久的西安,下一站,小记者们跟随段颖婷来到了北京。段颖婷介绍,在不同的朝代,北京的名字也不一样。小记者们认真倾听,每听到一个知识点,都会在采访本上记录下来。

除了讲述丰富的历史知识,段颖婷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她说:“不论是写作还是绘画,都是要有仔细的观察力。”讲到四合院时,段颖婷便向小记者们提问:“谁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话音刚落,坐在最后一排、来自六(6)班的徐子桐便积极举手回答:“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庭院,四面都是房子,但有一面是一个门,大部分四合院的门都不是安在正中间的。”五(1)班的范许辰说:“因为有中轴线,所以比例是对称的。”

活动的最后,段颖婷邀请了两位小记者做“小导游”,为大家介绍苏州的美食美景。“苏州的园林非常有名,有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苏州的老街有许多美食,有鸡头米,上面撒点桂花,香极了。”小导游们从自然风光,讲到老街小吃,段颖婷听得津津有味。

三(2)班的陶语涵说:“老师讲了四个城市的历史,我最喜欢北京的紫禁城。我还是最佳小导游,真是收获满满。”四(2)班的潘阿拉腾同学最喜欢老师提问的环节:“老师问了一个很多人都答不上的问题,我却答上来了,得到了精美的礼品,我非常喜欢扬子晚报的这节课,我以后会积极参加扬子晚报小记者开展的各种活动,用手中的笔书写如诗如画的苏州。”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文学阅读素养课”专家介绍

段颖婷:段张取艺工作室创始人,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畅销代表作品有《如诗如画的中国》《古代人的一天》《逗逗镇的成语故事》,以及《夏夜》、油画作品“粉兔子小姐”系列、《贪吃的月光》《森林里的小火车》等。其中,《森林里的小火车》曾获央视“2015年度中国好书”,《饭票》荣获第三届爱丽丝绘本银奖,《夏夜》入围首届信谊图画书创作奖,《贪吃的月光》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段张取艺成立于2011年,创作出版了近300余本儿童读物,涉及儿童文学、图画书、科普百科、传统文化等领域,2014年被评为央视网最美工作室之一。其创作的“美国儿童品格教育系列读物”获选为美国芝加哥7所小学品德教育课本;《一个雪夜的故事》荣获第一届小凉帽国际绘本大赛专业组最受欢迎奖等多个奖项。

通讯员 周明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盛媛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