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2023 “翼展未来”家庭教育论坛暨第47届苏州国际学校联展于苏州洲际酒店二层大宴会厅成功举办。本次展会上,知名国际化学校的校长、负责人与升学指导专家联袂为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庭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孩子们择良校、遇良师。欢迎来到2023翼展未来家庭教育论坛暨国际学校联展苏州站的现场。接下来,掌声有请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校长助理 严宇奇为我们分享——《教育密码之如何成功向国际课程转型》。
严宇奇:各位家长还有学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的严宇奇老师。在学校里面我负责一部分的国际部运营管理,除此之外我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学生的班主任、学生的数学老师,还有学生的升学指导规划中的重要一员。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如何向国际课程进行转型,相信也是今天在座的各个家庭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从学生出发去聊聊在过去几年中学生获得了哪些成绩,能够在未来去到世界上知名的大学。
我们学校作为一个研究性的学校,会从我们内部的反省和成长出发,跟家长讲讲我们是如何把国际课程做到中国化,甚至做到地域化,适应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我们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学部也有专门的教师和发展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我们自己的教学成长,去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想分享的第一部分是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角色,结合我们自己内部的行动教育研究得出的一些初步结论,最后想讲讲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怎么样提升自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切入到我们面临的学生在高中三年遇到的最大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进行自我反馈。很多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也是很哲学性的问题,我们会问到学生,很多学生也会内心自问,我究竟要做什么,我来这里干什么。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自我反馈,他就失去了自己想要提升和自己改变的动机,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的第一点能力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反馈。
那我们怎么做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要求学生坚定的完成他的学习任务,这个任务不仅指学生的作业,而是从早到晚老师给出的各项学习内容和生活目标。他要不断的判断我是否已经完成了我该完成的任务。这里面如果他进行了自我反馈,得到了一个正面的答复,可能他进一步地就会去寻求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果进行了自我反馈,不能足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可能去重新进行学习。
第二块也是家长很关心的,几乎每位家长和每个家庭到学校咨询的时候都会问到我们一个问题,学校里面对学生的电子设备怎么管理,你们学校的学生有手机吗?我们想说的是电子设备不能理智地进行使用是当今社会这一代年轻人和青少年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一个规则或者一个秩序就能解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他们要学会使用电子设备。在我们的课程中怎么做呢?学生一开始可能会因为有电子设备,导致了他对于学习出现了懈怠,可能出现迟到甚至作业不能完成。我们要跟学生建立契约,不是单纯的从学校的管理层甚至老师用一纸文书告诉你这个东西不能用,这个东西在学校里面违规。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每个班级和每个年级都会探讨电子设备的使用标准和规范,学生可以举证,老师也可以举证,甚至我们会组织一些辩论赛去在这个方面进行探讨。让孩子能够体验到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有话语权。在各方面沟通以后我们每各年级、每个班级都会形成他的契约,而这个契约是达成共识的,什么时候能使用、怎么使用、使用是为了什么,如果能把这件事情能给孩子讲清楚,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学校里面善待他的机会,把电子设备在我们学校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里面我们也是希望学生适应这个数字化的社会,我们会渐渐的帮助学生去锻炼这样的能力,逐渐地成为一个合理的使用者。
最后一点就是自我驱动。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不知道我究竟学习国际学校是为了什么,或者进入国际课程是为了什么。走中考、高考大家可能很明确,我取得一个高分未来可以选择一个好学校,这里的因果关系看似是很直接的。但在国际课程中间它并不一定是一个终结型目标决策。我们会说我们的评价在日常,我们的评价在过程,我们是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反思和反馈的,这里面学生就需要去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驱动力。我们有很好的课程,但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自驱力,他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学生,再好的课程也许我们都会浪费这样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给学生进行长期项目的设置,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但我们老师在过程中做什么?我们会帮助学生进行项目类管理。他们的学习是阶段性的目标,未来他们需要独立从事这样的规划,我们会给学生设定一个长期目标,这里面班主任、升学老师都有不同的角色和定位,给他进行不同节点的检查和设置。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视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每个阶段需要完成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说你该努力学习了,这句话没有意义,孩子不会去做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把目标量化,能把目标细化,一开始可能会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但是逐渐长了以后我们高三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自己给自己制定他们人生的规划和目标,这是我们再教育研究中发现国际课程学生面临的最困难的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他在高中课程中就会适应得非常好,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也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们也可以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看我们接下来聊的一些案例,看看能不能产生一些反思,回去也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我们作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是隶属于伦华教育集团下的一所实体校,总校长曹伦华先生在苏州深耕国际教育和民办教育二十多年,由曹校长提出6C的育人理念,贯穿我们学校K12教育,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从18个月到18岁学生都会以这样的6C目标要求自己。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对6C的培养、理解和深度是不同的。在我们学部我们会把它以全球胜人力这样的模型进行解读。
这个模型中心是我们认为的我们毕业生所需要的全球胜任力,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是四个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担当、思维品质、文化理解,这里面好像缺了一个我们平常评估学生最重要的,或者我们之前最在意的一个环节就是学术成绩。但实际上我们培养学生我们会想到,最后展现出的,他步入社会、进入大学以后不仅仅是学术成绩,而是这些软实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我们的课程会不断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语言能力,也会让学学生通过思维品质的实践课程,真正把他们的学术转化为应用。学了数学、学了物理他们可以参加竞赛,可以参加建模可以进行一些实践类的比赛。学了英语、学了社会科学他们可以参加辩论或者峰会,我们希望学生在高中能够有机会把他们的一些知识进行实践化的转化。只有这样的转化他们才过来自我评估、自我驱动,出去见了一下才知道我缺了什么,我更要学什么。
另外两块更软的就是学生的文化能力。我们作为一个国际课程学校,我们输出的学生未来要跟国际打交道,他们在这里面需要的是文化和对他们自己社会的担当能力。我们会从科技城板块出发,不断的让学生踏出校园、走进社区,甚至到未来走进他们所在的高新区、甚至走到苏州市,最后才能走出国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们学部把这四个维度进行展开以后,学生有丰富的机会去进行这样的落实。
目前为止我们的高中课程开设得非常丰富,从IGCSE到A-Level到AP课程,在高中学部现在已经有超过50门不同的课程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这里面有难易程度的区分,有国家课程来源的区分,而在各个方面它都是非常完善的,有语言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甚至有些学生有专业技术类的学科,都会进行设计。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完全做到的是高中选课走班模式,所以可以实现真正的学生课程组合上百种,每个学生在学校都会有一张不一样的课表,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成长过程选择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我们接触家庭的过程中都会预约一个时间跟每个家庭聊聊,我们很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他的学习特色,能够在我们学校做出什么样的成果,我们也会初步进行规划和沟通。中间有个环节是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环节,我们把它叫做硬通货,就是大家都得有。但是真正区分学生最后发展目标是软实力,怎么样能够在社会上进行他的练习和理解,把自己的机会进行锻炼。最后学生的留学机会也是非常广阔的,今年我们已经是第五届毕业生,每位毕业生都拿到了世界前一百的录取,去往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有的走向了美国前20的大学和文理学院,也有的走向了英国最知名的牛津和剑桥和G5其他的学校,也有的学生走向了日本,也有学生走向了德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所以我们的学生培养是非常多元的,基于这样的课程他能真正发现自己的目的地,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从而进行深造和学习。文化过程中学生该怎么做呢?这是我们给学生的建议。走进学校以后你不断的需要在这个循环中去一轮一轮的过,可能第一轮这个循环过得会长一点,未来可能会越来越短,习惯以后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定这样的目标。
第一点,进入学校以后我们要明确的制定目标。这样的目标对于新加入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会给他在系统中进行标注,学生会为了这个目标会进行可视化的学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端都是透明通畅的,家长也会看到学生目标管理的过程,我们也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跟同学、老师、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点,是我们终极解决的问题和自我认识和我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最后的申请过程中,每个十七八岁的学生都要给他的人生进行一个初步的定义。他们递交一份自我陈述的文书,而这个文书中他就要去解释一下我认为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这个社会未来我想做什么。我们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华夏根基出发,家国情怀,先聊聊自己的背景再进行国际的培养,这也是对学生自我认知进行开发的过程。
现在国际教育信息非常透明,信息非常多,如何选择到自己最适合的一条路也是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些人认为他是批判性思维,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货比三家的过程,学生要能够区分信息中的适宜性,并不是对错之分,而是合适自己的信息才是最好的规划。一定要自己多反思,多提升,这是结合了我们的教育实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从学校角度上来说,我们会不断的举行一些世界性规模的学生峰会,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接触世界、了解世界,2022年我们上下半年分别参加和组织了两次国际级的峰会类竞赛,一个每年固定上半年举办的APLC,跟世界上像印尼、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联系。过去几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它都是线上举办的,今年4月份我们的学生会走出国门去新西兰,在这几个国家中不断的轮转,真正的了解社会问题。2022年我们以体育之美的核心结合冬奥会的热度,让学生去了解体育精神在各个纬度的发挥,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做一个世界的小领导,去聊聊这样的问题。
下半年主办的ILS的项目,也是组织不同国家的学生,让他们认识自己周边的10到18岁的不同国家的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在朝哪个方向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目标。而我们会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多元的活动,日常过程中我们跟以上的这些国家和特色的学校都有保持日常的练习,学生都可以真正地在未踏出国门之前走向世界。
最后我想分享三个学生案例,讲讲他们在我们学校是怎么进行落地的,最后他们是怎么样成长成功的,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环节。
第一位学生我们给他的标签叫做“刻在DNA”里面的热爱。这位学生的背景很特殊,他的父亲是职业篮球运动员,所以他家里有非常丰富的体育基因。他从小也受到了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很想未来成为一个体育运动员,所以他很热爱体育。但是父亲两米多的身高,这位男孩最后只长到了一米八出头。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合格,但他很热爱篮球,初中就把我们学校的初中篮球队带到了高新区第一,高中期间带到了全国第一。最后他发现走职业运动好像不太行的通,他就通过一部电影叫做点球成金,走向了另外一个路就是体育管理类。我们给他的规划不断强调了运动特色和数学经济的结合,他在高中阶段参与了非常多的商业和经济类的模拟比赛,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特长,最后这位同学走进了美国莱斯大学,是美国体育管理连续多年排名全美第一的,他目前这个项目是跟休斯敦火箭队和休斯敦太空人对直接连接的,他在大三和大四能够走进职业化的球队进行践行和模拟,这个结果对他来说也许是最丰富、最理想的结果,可能学术成绩不是第一,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觉得自己成功了。
第二个是非正统的传媒人。过去的传媒人都是笔杆子,非常擅长文科,能够把作文表述的非常清楚,但实际上这位同学很不一样,他喜欢的是数学和摄影。这位同学最后指向了数字传媒,他在高中做的活动可能都不是一个有组织性规模的竞赛和活动,他不断的旅游、不断的摄影,把自己的相片传到了可认证的原创性网站,有专业的记者和专业的平台去下载他的照片,他在高中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更可贵的他是把数字媒体和数学进行了结合,最后这位同学走到了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的新闻学院是全美最优秀的新闻学院,他在里面进行新闻学习。
最后一位同学走向了更小众的领域,大众心理。这个领域在国内并不熟知,他是一位疯狂的舞蹈爱好者,有非常好的舞蹈基础和个人的魅力,开设了我们学校第一个舞蹈社团,做了三年的社长,参加了大大小小十余场演出。中间的一个契机,他发现了一类人群叫做自闭症人群,他进行了一个组织,在高中过程中拍了一个自导自演的小短片,真正了解了心理学的过程。最后条公益短片对他的大学申请造成了质的影响。在他大学录取的录取信中,招生官写了这么一段话给他,我们希望你能够到我们大学继续你在高中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其实他对社区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我们学校本身影响到苏州市。也许就是这些厚积薄发,量变到质变的小活动,就导致这个活动最后大学录取,在这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认为也是成功的。
今天的分享三个案例想告诉各位的就是,在国际教育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不是学术成绩最重要,而是找到自己脚下这条路,如何能力真正地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在我们学部我们也推崇这两个模型,第一个是全球胜任力刚刚已经说过了,最后一个就是全人发展,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我们学部不可替代,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找到这样的准确定位以后,他的自信心、自我反馈能力都能够提升,最后的最后那有一个自驱力,他的升学绝对会获得成功,这也是我们过去几年每个学生走出去他们都很开心,因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走向了下一个平台,在未来的国际留学中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每个孩子对我们来说都不一样,我们会了解每个家庭每个背景,去跟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深入的规划,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