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融媒联合采访|跨省公交,让两地居民“近”享“圈”内生活
六月的第一天,南京的跨省线路又“上新”了。经南京江宁、安徽马鞍山两地交通主管部门及公交企业协商对接和实地查勘,6月1日,宁马慈湖公交枢纽正式启用,江宁公交707路、867路和892路以及马鞍山公交125路同步入驻,实现无缝换乘!
南京东山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江宁公交707路、867路、892路行至终点站“界牌”后便会掉头开进江宁公交的场站内,现在这三条线路自“界牌”站经宁芜大道、安东路延伸至“宁马慈湖公交枢纽”站,宁马两地的居民可以通过换乘,无缝衔接南京轨道交通、主城公交线路,串联起各大商圈、交通枢纽、热门景点等,实现公交同城化通勤,增加了两地群众旅游文化交流,促进民生领域的公共资源共享,发挥交通先行作用。
这天中午,记者来到油坊桥地铁站附近的公交站台,乘坐上了707路。站牌上的信息已经更新,现在这条线路有43个站点,穿过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最终到达宁马慈湖公交枢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工作日的中午,车上乘客数量不算太多,基本都能找到空座。车上有不少老年乘客,从江宁上车,结伴坐公交去马鞍山,有着中国浴城之称的马鞍山,有着许多环境舒适,价格公道的洗浴中心,因为离得近,是很多南京人泡澡休憩的首选。“特别是冬天,我隔个两天就会在下午坐公交来洗个热乎澡,然后晚上再坐公交回家。”家住在江宁的65岁乘客刘先生听说线路要开进马鞍山境内了,特地前来乘坐踩个点。
记者还碰到了一位05后的公交迷孙烨,他专程起了个大早,背着相机,在河定桥南乘坐6点02分第一班867路由江宁区出发,记录下跨省公交的增加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变化。
到达底站时,大约有十来名乘客都在此下车,他们基本都会继续换乘马鞍山公交125路。其中一位乘客是今年23岁的陶俊龙,他家住在岱山西路,现在是江北新区研创园附近一家创业公司的职员。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安徽,很早就到南京工作,工作忙的时候,就是陶俊龙的爷爷来负责接送他上下学。
爷爷家在马鞍山,在曙光路附近的路边开了个小店铺,给过路人卖卖水和一些日用品。陶俊龙工作后,每个周末只要空闲,都会坐着公交车回去看看爷爷。“我是爷爷带大的,现在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我就会带点营养品回去看他。”
以前,陶俊龙直接从家门口的岱山西路站乘坐62路,然后到建宁一村站换乘707路,然后到界牌站下车,向前走个十米左右,换乘马鞍山的125路到曙光路。“因为江宁公交的界牌场站很小,已经无法容纳马鞍山的公交车了,所以乘客需要走上几步路换乘。”陶俊龙说,宁芜大道单向只有两股车道,大型货车较多,还会堵车,如果有许多乘客在路边换乘公交车的话还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现在,宁马慈湖公交枢纽启用后,占地面积7800平米,设置45个公交车位、10个充电桩,其中4个与社会车辆错时“共享”充电。宁马两地的公交车可以同时入驻一个场站,乘客也可以在同一个站台乘坐两地公交,“无缝”换乘,候车的环境也更加安全。
陶俊龙感叹,这些跨省公交对他这样没车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实惠便利的。“三趟公交车都是同站换乘,从岱山到爷爷家需要花费2个小时不到,加上换乘优惠,所有车票花费一共才4.5元。”他算了算,现在一年中坐公交回马鞍山得有30次。“对我来说,因为交通的便利,来往宁马两地早已没有什么‘跨省’的感觉。”
勾通宁马两地的公交线路到了周末更是热闹。和陶俊龙通行的,还有不少到马鞍山采石矶游玩的老人,而在回宁的公交上,还有很多老人是去看望在南京工作的孩子。随着宁马两地的交通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两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跨市跨省出行,过上“同城化”的生活。
2021年11月1日,宁马城际公交开通运营,往返于马鞍山长运客运旅游集散中心与南京刘村地铁站之间,每位票价三元。2021年4月28日,南京东山公交861路,延伸至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外国语学校站始发终到。2020年9月1日,南京公交413路、612路,停靠宁和换乘中心站,可与和县城乡公交101路、201路无缝换乘。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南京与周边城市已开通约50条毗邻公交线路,其中南京开通22条,毗邻城市开通28条。随着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圈”内的公交出行发展越发便捷,坐公交跨市跨省出行已成为“圈”内居民的日常。
(图片来源:李骞、孙烨、记者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