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精准治疗新路径——体内植入小粒子 精准“射杀”癌细胞
在肿瘤里埋入小粒子,精准“射杀”癌细胞。5月27日—28日,江苏省第二十一次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在宁召开,肿瘤医学大咖共探肿瘤精准治疗新路径,而“粒子植入治疗”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粒子是啥?它也能对抗肿瘤?这样的治疗方法会让哪些肿瘤患者受益?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江苏省放射治疗中心主任何侠教授,了解这个被称为肿瘤治疗的“超级武器”——粒子植入。
临床案例
小粒子让他重回工作岗位
“那时候,真是痛不欲生。”回忆起那段经历,戴女士眉头紧皱。5年前,她被查出宫颈癌,本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没想到两年后又出状况。“当时就是腰疼,到医院一检查,说癌细胞转移了,在腰椎和右侧腰大肌处发现一个大病灶,有鸡蛋大小,压迫到了神经。”
戴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她的状况很糟糕,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无法站立。在普通放射治疗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医生建议其用粒子植入治疗,“不能看着你这样‘疼’死啊!”戴女士说,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非常好,医生的这句话让她心里暖暖的。她深知,如果没有其他办法,自己的生存期可能不超过一年且非常痛苦,经过商讨,他们决定试着粒子植入治疗。治疗一周以后,戴女士的疼痛明显减轻,三周后,戴女士可以行走并自由活动。“现在,3年过去了,没有疼痛的困扰,我依旧好好地活着。”戴女士很珍惜当下的生活,也很感恩自己遇到的医护人员。
和戴女士有类似经历的是叶先生,50岁的时候患上肾癌。“都说肾癌的恶性程度不高,可是我为啥手术后没几个月就复发?那时候,心情很不好,上有老下有小,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的。”叶先生来到江苏省肿瘤医院求助时心理负担很重。因为多处转移,医生建议其进行粒子植入治疗。为了更加精准,医生利用3D打印个性化模板辅助完成粒子植入手术,共在叶先生的体内植入80颗粒子。“效果很好,一个多月,肿瘤就缩小了,半年后,那些肿瘤基本消失。”如今,叶先生已经重回工作岗位。
何侠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因为这种小粒子重获新生的患者已经有上千人。
治疗原理
粒子“钻”到肿瘤内部,“核爆”癌细胞
这种小粒子究竟是啥?它如何对抗癌细胞?何侠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理。
粒子植入全称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从内发射射线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的核心是放射粒子,临床运用较多的是一种被称为碘-125的放射性粒子,个头非常小,只有4.8毫米×0.8毫米,大小和一小截铅笔芯差不多。医生通过CT或是B超引导,对肿瘤部位进行精准穿刺,锁定“敌方目标”后,将粒子送入肿瘤组织内部。每颗碘-125放射性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在肿瘤中心对癌细胞进行“扫射”,其中心部位的射线最强,达到精准“射杀”,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对于肺癌、肝癌、脑肿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肾及肾上腺肿瘤等恶性实体肿瘤而言,粒子植入术就是它们的“天敌”。例如前列腺癌,过去常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但粒子植入术的出现,能让患者少吃苦、不开刀,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达到与常规治疗一样或更好的效果,并且还能保留前列腺的生理功能,成为受肿瘤患者欢迎的治疗方式之一。
前景地位
肿瘤治疗的“最佳配角”,治疗需有“物理师”
治疗精准,且花费和痛苦都少,这样的治疗方法会不会成为肿瘤治疗的“最优选择”?对此,何侠认为,粒子植入多数情况下充当“配角”,但有时候却能救命。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我们强调‘组合拳’,虽然粒子植入大部分时候不会是最先选择,但其凭借微创不开刀、消瘤效果好、副作用较少、住院时间短、医保可报销、可重复进行等成为‘最佳配角’。”何侠告诉记者,因为粒子植入专业性强,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较高,所以很多医院还不能开展这项治疗。这项治疗需要影像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合作,“这里很重要的是‘物理师’,物理师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周围环境等设计粒子植入位置和剂量。当然,对手术医生的穿刺水平要求也很高,一针下去,如果没有将粒子埋到相应位置,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万一穿刺针扎到大血管,还有可能出现大出血的并发症。”
“所以,我们要加大培训,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记者了解到,该学术会议还专门设立了放射性粒子专场,并启动了国家级限制类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培训基地江苏省第二期培训班,此次招收了20名江苏学员,这些学员要经过为期半年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
通讯员 胥林花 万秋燕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