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树立道德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风尚,发掘、选树和宣传身边先进典型,讲述好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崇尚、关爱、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江都启动先进典型年度推选工作,并组织开展季度评选发布活动。经基层推选,拟确定韦刚等20人为2023年江都季度先进典型,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2023年6月29日起至7月5日止。公示期间,各单位和个人对上述人选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见,均可来电、来信向区文明办反映。
(相关资料图)
电话:0514-86862336。
地址:区行政中心1238文明办
邮政编码:225200
江都好人
孝老爱亲
韦刚:28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妻子
韦刚,男,1948生,仙女镇镇西村村民。1975年,韦刚与张余凤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虽不富裕,但一家四口生活很美满。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张余凤被确诊为脑肿瘤,经过手术,虽保住性命但留下了后遗症,动作迟缓,行动不便,不能正常生活。从此,全家的负担落在了韦刚一个人身上。每天,韦刚服侍妻子起床穿衣、洗漱,一口一口喂妻子吃饭,还要操心两个孩子的衣食行,等到一切妥当,再赶去厂里上班。就这样,韦刚扛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悉心照料了妻子近30年,从青葱岁月走到了白发苍苍。如今,妻子已经71岁,但身体被照顾的越来越好,虽然走路还需要人扶,吃饭需要人喂,大小便需要人服侍,但每天的精神头都很足。
爱岗敬业
殷春:跳河救人的“最美辅警”
殷春,男,1970年生,樊川交警中队铺警。群众意外坠河,他来不及脱下衣服,顶着刺骨寒风奋不顾身跳水救人;道路拥堵,他顾不上被来往车辆刮伤流血的大腿,只是简单包扎便继续投入工作;面对群众矛盾,他尽职尽责,耐心调解,致力于和谐温馨社区氛围的营造……自入职以来,殷春始终将“辅警也是警,也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个人信念牢记在心,融入行动,做到极致。
爱岗敬业
石鑫:满身荣誉的“90后”“焊”将
石鑫,男,1990年生,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部外业科焊工技师。多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钻研技术,练成一身硬本领。2019年公司成立研究小组推进气电立焊,在顶边舱总组甲板立焊缝上应用这项新技术时,石鑫成为负责现场焊接操作的唯一人选。凭借自身丰富的实操经验,石鑫通过无数次的现场实验并提出工艺改进建议,为研究小组的工作推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该技术首次运用在21万吨系列散货船连续建造过程中就大放异彩。据统计,此项举措仅2020年在系列船项目上就为企业降本近200万元。
孝老爱亲
吴东华:用行动诠释孝道的好儿媳
吴东华,女,1977年生,仙女镇商贸城社区居民。自结婚之日起,吴东华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着公公婆婆。孩子上小学时,婆婆因脑梗塞中风,后又查出乳腺癌,没多久公公又因糖尿病双目失明。为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吴冬华尽心尽力,每天坚持给婆婆按摩,陪她聊天哄她开心,天气好的日子搀扶公公散步,让老人能接触户外新鲜空气。2019年,吴东华的丈夫又查出尿毒症,为让丈夫有足够的营养,她变着花样做饭菜,并将新鲜蔬菜、鸡蛋、肉留给丈夫。多年来,她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从无一句怨言,用自己的铁骨柔情印证了人间真爱。
敬业奉献
王俊:二十年初心如磐,护航“生命微光”
王俊,男,1969年生,江都人民医院120驾驶员。在120驾驶员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王俊坚守了20载,参与转运患者数千人。立足本职,王俊不断积累急救知识,遇到抽搐、食道异物、心梗、脑卒中相关患者时,能积极协助医护人员,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5月25日4点49分,正在值班的王俊接到120热线任务,一名20天的婴儿突然呛奶。情况十分紧急,王俊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联系,专业指导新手妈妈采用海姆立克的方式先进行急救。因为有效的指导,等到达时,婴儿呛的奶已从鼻腔流了出来,新生儿已经恢复了呼吸。
见义勇为
蒋桂兰、任云虎、刘春秀:临危不惧灭火情 见义勇为显担当
蒋桂兰,女,1957年生;任云虎,男,1964年生;刘春秀,女,1986年生,丁沟镇丁西村村民。3月9日13时,网格员任云虎、刘春秀接到群众提供的火情线索,第一时间赶到五干渠,立刻报119火警。当下正值天旱物燥,绿化带松柏在凶猛火势下,连片200米向北边蔓延,浓烟四米多高,火声噼里啪啦。形势危急,刻不容缓,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同村民蒋桂兰一起拎了水桶就迎火而上,同烈火争分夺秒。在三人及后来群众的配合努力下,大火渐渐被扑灭,在消防救援人员抵达前,有效遏制了火势蔓延,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了集体的财产损失。
助人为乐
吴刚:助学圆梦不断线,盼望学子早成才
吴刚,男,1978年生,江都威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区众诚志愿者协会志愿者。2017年至今,吴刚连续7年资助寒门学子。在帮助孩子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帮助他完成研究生学业,每年按时为孩子缴纳学费9000元。疫情期间,考虑到孩子在家上网课的困难,吴刚细心及时为他送去新电脑。吴刚的爱心资助,不仅彻底改变了一名寒门学子的人生轨迹,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名栋梁之材。吴刚还多次为抗震救灾、全民抗疫、抗洪抢险捐款捐物,为郭村贫困户建房慷慨解囊,给残疾人和贫困户送温暖,向敬老院孤寡老人献爱心,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
优秀志愿者
黄丽娟
女,1995年生,区第五期“都讲”理论宣讲志愿者、宜陵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黄丽娟老师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政治素养高,工作兢兢业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2021年开始,黄丽娟成为了宜陵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经常参加村(社区)以及学校的理论宣讲活动,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传播到基层。多次获得市、区级理论宣讲方面的表彰,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徐刚
男,1964年生,区悦耳悦心社区社工事务所志愿者。徐刚长期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文明实践、扶弱助残,文化文艺,特别是公益摄影方面表现突出。他多年来义务为悦耳悦心、龙川情等公益组织和区里大型文明实践活动拍摄志愿服务活动照片。2023年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办“益起学摄影”公益课堂,为各志愿者服务团队教授活动图片拍照技巧。截止目前,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公益时长达637小时,义务拍摄志愿服务活动照片10000多张。
戴启程
男,1996年生,区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从2016年开始,戴启程一直致力于江豚保护公益事业。他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贡献力量,积极宣传环保理念;他帮助建立镇江、上海江豚保护志愿者网络群,成为区江豚保护协会发起人之一。2019年戴启程与协会志愿者们,在临近长江边的中闸小学创建了全市第一所“江豚自然学校”,建立起了江豚观测站和江豚教室,开展江豚特色课程,让更多学生认识江豚,保护江豚。
殷月飞
男,1978年生,区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作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殷月飞积极利用周末和假期参加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值班服务。2020年疫情期间参加江都区卫健委抗疫心理热线接听,认真值守,获得区卫健委表彰。2022年应邀参与广陵区团委的抗疫心理热线接听,同年加入江都区人武部心理防护班和宜陵镇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志愿工作。2023年,受聘于江都区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面向全区各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刘俊
男,1983年生,区蓝天救援队队长。刘俊是一名退役军人,一直热心公益,2006年开始,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2016刘俊正式开启了他的公益事业,7年来他积极参加公益助考、救助白血病儿童、关注小雨守护光明、一厘米公益跑道、留守儿童陪伴日、敬老院慰问等各类志愿活动;疫情三年他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2021年7月他只身一人前往河南运送救灾物资支援灾区。2021年他加入市蓝天救援队,参与了救援、打捞、安全保障、走进校园安全知识志愿宣讲服务等任务近百场。2023年4月他牵头成立了江都区蓝天救援队,开启了一段新的公益历程,他将带领同志们在公益救援的道路上继续一路前行。
最美龙川人
夏宗堂
马路上的“舞者”,心坎里的“亲人”
夏宗堂,男,1969年生,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交警大队仙女庙中队指导员。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不变的是忠诚奉献、坚守的是为民初心。夏宗堂同志连续20年坚守在交警一线岗位,热情服务、廉洁公正,现场执法累计近20万起,无一有责投诉。他敬业奉献,重大安保活动和疫情防控期间,连续作战、轻伤不下火线,被同事称作“钢铁硬汉”。硬汉也有柔情,他亲民爱民,结对帮扶6个困难家庭和23名困难群众,累计捐款超过10万元。辖区里的孤寡老人臧老伯,夏宗堂一帮就是十多年,直到为其养老送终,感人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社、人民公安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陈守丽
在劳动中绽放最美之花
陈守丽,女,1989年生,江苏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主任。2012年入职江苏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仅用7个多月时间,让晶鑫股份在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成为扬州市第10家、江都区第2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2019年筹划“晶鑫论坛—原料让制品更美好” ,共有50余家中外耐火材料企业和高校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为耐材行业提供了交流学习讨论平台;疫情期间,负责推进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全员复工体检300余人次。与真武镇政府、派出所、园区等部门对接全员复工手续400余人次,公司是全区最早复工企业之一。
新时代好少年
马昱恒
男,2011年9月出生,大桥中心小学五(6)班学生。他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他是生活“创造小能手”,利用啤酒盖上的锯齿为奶奶做刮鱼鳞的神器,用打碎的盘子做创意画装饰书桌,用矿泉水瓶做洒水神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给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他是学习“创新小专家”,为学校“墨香润美课程”创作文字画,创作的《太空之旅》在全国“天才杯”儿童主题创意绘画中获得金奖。他是科学“革新小行家”,创新构建机器人整体模型,解决实践难题,获得扬州市第3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第一名。
彭月
女,2007年11月出生,宜陵镇中学九(1)班学生。她10岁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扬州评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传承人。对扬州评话的热爱促使她定心学习,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语气而斟酌思虑。她的评话《一叠钞票》很受周围群众的喜欢,区级、镇级演出中也都有她的身影。在累计近500场展示中,她都全力以赴,担负起传播非遗文化的责任。她还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筑梦想的公益活动,用自己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们感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的魅力带给他们的温暖。
张子涵
女,2011年10月出生,仙女镇中心小学五(10)班学生。她是一个恪守“至善尽美”校训的善美少年。她是班级里的热心“小雷锋”,点子多、肯帮人,经常用智慧化解小伙伴烦心事,用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她是家里的暖心“小棉袄”,孝老爱亲,积极做家务,是家庭和美的“粘合剂”;她是社区的爱心“小天使”,她与孤寡老人结对,帮忙跑腿,做义务的“快递小哥”,帮老人做家务事,客串免费的“小时工”,她还经常给老人送美食,是颇受欢迎的“座上客”。
严雅琪
女,2007年1月出生,大桥高级中学高一(11)班学生。她阳光开朗、学习优秀,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认真踏实、严于律己,是一名优秀的篮球女将。小学三年级时,严雅琪被选入校篮球队,并成功入选江都区07-08女子篮球队,多次参加江都区和扬州市的女子篮球赛,并荣获冠军。2018年江苏省运动会10-11岁组女子篮球比赛中,荣获“体育风尚奖”称号,2023年3月她与队友一起获得了江都区第九届运动会学生部篮球高中女子组冠军,创造了大桥高级中学篮球新历史。
来源:江都融媒
编辑:阿娇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