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9日举行的无锡市质量强市建设暨2022年度市长质量奖颁奖大会上,现场除了各获奖企业带来的熠熠星光吸聚大众目光,还有首次亮相的“十大质量工匠”。

受表彰的10位质量工匠,由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选树活动,经逐级推荐、初步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选拔而出。他们虽然职业不同、年龄有别,但均是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质量工作推动者或执着坚守者。从对毫米工艺的极致追求到填补行业空白的不凡成绩,他们踏踏实实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

对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的“无锡制造”而言,“质量”二字重千斤,评选首届质量工匠,深意何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评选质量工匠可视作对“工匠精神”的呼应和回应,包含着对无锡制造的激励和期待。

近年来,“无锡制造”大放异彩,凭借出色的质量,赢得了国际国内市场,诞生了多个制造业的“全国第一”。所参与的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江苏精品”认证和省质量信用2A以上等级认定的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不容回避的是,作为传统产业大市,在向产业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面对部分产业的层次低、发展链短、竞争力较弱的困难,直面客观实际,无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就必须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十四五”规划中,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无锡以质量赋能制造业强基固本,深化开展重点产业“质量阶梯攀登计划”,既鼓励“链主”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亦聚焦质量人才建设,通过树立质量一线典型,提升产业竞争力。

翻阅“十大质量工匠”的名单,会对这种期待之情的体会更加深刻。

正是因为对每一条小焊缝的“精耕细作”,李翠光等沪宁钢机人参与建设了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功能件等几十项具有“中国符号”的巨无霸建筑。

正是因为对纺纱、织造到服装的成型共300多道生产工序不断优化、反复打磨,江苏阳光集团的曹秀明和他的团队将呢面歪斜的误差标准控制在1厘米左右,优于国家标准的2—3厘米。

每位“质量工匠”的星星之火,引领形成“工匠精神”的燎原之势。 

“产业强,强在质量,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更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集中表彰这一群体,不仅能够增强无锡制造的信心,还能够激励无锡制造见贤思齐,打造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谈起评选“质量工匠”的初衷,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谢刚这样点题。

通过表彰“质量工匠”,更是传递出注重质量的积极信号,推动无锡经济产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现在说的质量,已经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它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责任意识、服务质量。”十大质量工匠之一的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朱维军认为,现代化的产业管理也应从局限于产品本身质量的“小质量观”,转变为全面关注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经营质量、发展质量的“大质量观”。

对照无锡正在用质量优势打造的头雁领航、强雁跟飞、雏雁展翅的质量品牌“雁阵”,从中小企业的视角来看,以质量工匠为代表,能吸引专业的高、中、低端技术人才,专注于领域的突破。

从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视角来看,拥有创新精神的质量工匠,就等于拥有了先进的劳动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以国际视野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在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时,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进而推动整个地方产业竞逐中赢得未来。

随着各种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无锡有利于质量工匠们诞生和成长的土壤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厚。

围绕无锡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无锡市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聚焦质量人才建设、聚力“高管+工匠”,一方面,无锡持续推进质量工匠选树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将大力培育“企业标准化总监”“注册计量师”,包括组织和推广全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免费培训1500名以上首席质量官,为产业质量提升探索多元路径,共同擦亮“无锡制造”金字招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