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6月份,我们园区的省控小型站数据就从‘三位数’降到了‘个位数’,排名也从‘吊车尾’一口气进步了十七位,今年更是又进步了两位!”说到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南京市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负责人面露喜色。南京市开展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以来,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高度重视,勇当“先行军”,在省、市统一部署和悉心指导下,加强学习、转变思路、狠抓落实,助力南京市绿色发展。
精准治理,对症下药
“专班就像是‘调研组’,摸清园区环境质量和排放状况底数;方案就像是‘教案’,限值限量工作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负责人介绍。科学的实施方案对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021年,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以市政府批复的31.7km2为限值限量的管控范围,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实施方案》,并于2022年2月通过专家技术评审。
(相关资料图)
为实现精准治理,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立足园区实际,在长芦和玉带2个片区设置了2个大气环境管控单元、2个水环境管控单元。除了对各管控单元内常规污染物因子的管控,还根据不同管控单元的产业类别的特点,分别筛选相应的特征污染因子进行管控。“废气方面我们重点考虑NH3和N2S异味因子,废水则考虑甲醛、挥发酚等有机特征污染物。”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还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排放总量核算,系统摸清了园区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家底,并根据近几年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明确了规划范围内121家企业的2023年允许排放量。
监控监管,一体两翼
为实现边界预警及内部溯源管控,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高标准建成投用涵盖园区边界、周边敏感目标、异味专项溯源、VOCs监测在内的各类大气自动站20座,以及覆盖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排口上下游、主要入江河流和内河的各类水质自动监测站12座。“除此之外,我们还系统建设了企业自动监测监控设施,园区规划范围内所有企业废水排口、雨水排口及主要废气排口全部安装了自动监控,目前已累计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点位805个。”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负责人说道。
“监控”和“监管”是做好限值限量管理工作的两翼。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以源头控制为抓手,严格项目准入,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和用地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和准入清单,以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水气深度治理,扎实推进环境监管工作。
“目前我们主要聚焦‘无异味园区’创建,持续推进‘敞开式’、储罐、装卸等专项治气工作,强化VOCs收集治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溯源分析工作机制,强化泄漏检测与修复、走航等监管手段执行,做到帮扶与执法并重。着力提高园区污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负责人介绍。目前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组织排查储罐590个、整改问题隐患320项,完成24套储罐废气收集治理工程、38项“敞开式”问题治理,推动园区斯泰潘等9家企业进行装卸废气收集,15家企业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开展限值限量管理工作以来,园区在项目可研、环评审批阶段严格把关,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我们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企业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了投产后因环境问题反复技改的问题。”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对限值限量管理工作高度认可。“不仅如此,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还改善了园区的生态环境,让我们在园区里工作得更舒心,连带着附近的居民也很少投诉我们了”。
经过近年来限值限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园区所在区域PM2.5、PM10、优良天数比例指标持续向好,园区周边及排口河道水环境指标全部达标。随着区域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针对园区的信访投诉量也显著降低,异味扰民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真正达到了助企纾困的目的。
“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取得的成绩只是我市开展限值限量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测、定、用’工作走深、走实并探索区、乡镇工业园区优化整合提升工作,建立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双管控’,推动工业园区‘双扩’‘双优’,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负责人说道。
通讯员 郭丹丹 查冰凌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