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的儿子,也出现同样症状。而幕后元凶居然是小小的蜱虫……
(资料图片)
母亲被蜱虫叮咬,儿子照顾染病
近日,江苏一名老人在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在老人病重期间,其儿子一直负责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然而,不久后离奇的事再次发生,儿子也出现发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家人将其送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最终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其母亲一致,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专家确认,蜱虫叮咬是幕后元凶。
小小虫子致命危害,要与患者要保持安全距离
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二科主任池云介绍,这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在蜱虫活跃的丘陵、山区和林地频发。同时也发现,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因此,密切接触患者也有很大感染风险。
小小蜱虫为什么能带来致命危险?池云说,蜱虫吸取人体血液的同时,还将会把它体内的毒液(新型布尼亚病毒)带入到人体血液中,病毒随着血液循环逐渐散发到全身,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蜱为主要传播媒介,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血性分泌物而感染。
池云表示,去世的这位患者,因为被蜱虫叮咬发现不及时,送到医院时,血小板减少,鼻腔、牙龈出血,已经处于意识欠清状态,检测布尼亚病毒载量每毫升高达10的9次方拷贝。在老人去世没几天,老人儿子也倒下了,出现发热的症状,与老人生前的症状一模一样,被紧急送到医院。幸运的是,老人儿子由于年轻、身体抵抗力好,加之病毒载量低,经过一周治疗便康复出院。
草地露营,避免直接坐卧
池云提醒,蜱虫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尤其在春、夏季比较活跃,这一时期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都可能增加被蜱虫叮咬机会。
近几年,露营、野营十分流行,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
如果被蜱虫叮咬,不要强行捏拽取出蜱虫,应用酒精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其自行松口脱落,或者前往医院处理。被叮咬后注意观察体温及一般情况,有不舒服及时就医。接触患者血性分泌物要严格消毒,减少人际间传播。
通讯员 朱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