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今天我们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
(资料图)
唯一兼具“节气”
和“节日”两种“身份”的
清明
生生不息,念念不忘
今天
我们缅怀那些逝去的
亲人、战友、先烈……
致敬那些牺牲与奉献
心怀感恩,遥寄思念
清明节巧遇闰二月
有人发现,今年的清明有些不一般,是闰月清明,即清明落在了农历闰二月。这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认为,一个月过完,再“免费”续上一个月,这叫闰月,其实这并不准确。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我国农历为调节回归年与朔望月周期不相等而增加的月份称为“闰月”。农历闰月的设置采取的是“19年7闰”的方法,即19年里添加7个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份也叫闰年。
我国古人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包括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在公历上的日期相对固定,而农历是以月亮的一个盈亏周期来定月,所以,节气和中气在农历中并不固定。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正如民谚所说“人没中气就会虚,月没中气就得闰”。
农历癸卯兔年的闰二月就是今年二月的闰月。这个闰二月从公历3月22日开始到4月19日结束,中间只有一个节气清明。
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而言,仅有四次,分别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99年,而这四个年份的清明也都落在了闰二月。
“清明在公历年中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绝大多数年份为4月5日,个别年份为4月4日或4月6日,而闰二月的时间一般在公历3月下旬至4月中旬,所以有闰二月的年份,清明必定落在闰二月里。2004年和2023年的清明落在闰二月十五,2042年和2099年的清明落在闰二月十四。”杨婧说。
清明起居养生
清明节气,江南一带天气渐暖,雨水丰富,阳光充足,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好时期,同时也是我们养生的重要节点。
1
生活起居
近期市民朋友可能常感困倦乏力,昏昏欲睡,早上醒来较为困难,这是因为“春困”在作祟,保证好充足的睡眠,才能为一天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清明时节还是属于春季,起居应按照春季的养生原则。晚上要早一点睡,由于春天气血往外走,入睡后,气血向内潜藏,早睡有利于气血恢复;而早起则是为了顺应春季的阳气升发之势,使体内的阳气不断充沛。
此时节,雨水丰富,日间气温变化大。民间也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因此,在衣服的增减上不宜过急,应根据当日的气温穿着合适的衣物,可微微出汗,否则容易沾染风寒,导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应该顾护好自己的身体。
2
饮食养生
古有言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宜多吃些升发阳气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菠菜等。
清明时节,体内的肝气达到最旺,此时应养肝、清肝,否则会引动肝风,不仅影响脾胃运化,还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饮用菊花茶,不仅能抑制肝气过旺,还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同时,也可以食用枸杞、大枣、豆豉、香菜、花生等养肝食物。
中医学中有“五色入五脏,青色入肝”的说法,多吃绿色蔬菜,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既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又适宜养肝。
清明开始进入辰月,五行属土,雨水渐多,然而仍属春天,木气升发,我们的饮食除了要减少酸味,稍增甜味之外,还要注意清淡,不能滋腻,以免体内湿气增加。
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肝木克脾土,肝气旺于春季,升发太过或气机阻滞,均可引起消化系统疾患,如腹胀、腹痛、泄泻、消化不良等,可以适当配合木耳、山药、薏仁、茯苓等健脾的食材。因此,适宜的春季饮食以疏肝健脾为主,有利于调畅情志、促进消化。
3
情志养生
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恶抑郁,保持开阔豁达、积极乐观的情绪对肝脏极为重要。《黄帝内经》中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对于愤怒的情绪可以通过聆听“角”调音乐来缓解,如《春风得意》《江南好》等,从而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护肝的作用。
还可以尝试“嘘肝法”:面对绿色树木, 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发“嘘”的声音, 直到心情好转为止。
今
日
天
气
据南京市气象台
今天全市阴,部分地区有小雨
西北风4到5级阵风6级,夜里逐渐减弱至3到4级
今天最高气温: 15℃左右
明晨最低气温: 9℃到10℃
来源:综合自Live南京、南京气象、新华社、健康南京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责任编辑:潘容
主编:刘强、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