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提高区域营商环境软实力,实现全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省前20、全市第一”目标,区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组和区融媒体中心在《江都日报》开辟“优化营商环境·部门在行动”专栏。专栏通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访谈的形式,找差距、补短板,亮目标、话举措,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社会氛围。


【资料图】

记者

对照区委提出的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省前20、全市第一”的目标要求,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明确什么目标?将采取哪些举措?

张进

我局将紧紧围绕区委要求,紧扣“全省前20、全市第一”目标,进一步靠实举措,抓重点、补短板。

一是加强指标分析研判。结合省、市局下达的2023年度工作任务,仔细分析研判今年评价指标,加强指标运行调度,确保优势指标巩固保持、短板指标迎头赶上。

二是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我局将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督促各部门制定抽查计划、按时开展检查,不断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范围,确保跨部门联合检查对象数占全区双随机抽查对象总数的比例超50%,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的部门数占全区监管部门总数的比例超90%。

三是着力推进监管创新。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挖掘新亮点,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同时,有效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群策群力,确保双随机监管形成新的创新案例。

记者

请介绍一下具体的工作安排?

张进

2月21日,我局已召开全区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会议,对今年可能出现的评价重点、工作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下一步,我局将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树牢目标导向。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强化序时推进,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促年。

二是凝聚工作合力。督促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年度监管计划,做好涉企信息的归集上传,形成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促进,合力落实工作任务的良好氛围。

三是规范监管标准。督促指导“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清单,确定各项监管规则标准,明晰检查程序、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依据等,杜绝“任性”检查,实行“阳光”监管。

记者

2022年江都区省营商环境监测结果,市场监管得分8.9分,排名全市第四,低于省均分,对照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区市场监管局的扣分点在哪些方面?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同时,创新工作是区市场监管局营商环境考评的弱项和短板,请问今年的创新目标任务是什么?针对目标任务,有什么具体措施?

张进

对照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办法,我局扣分点为监管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弱项:

一是创新招法不多,对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思之不深、研之不透,未能找准监管创新的突破点。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主动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思想不够解放,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是创新魄力欠缺,工作中习惯于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寻求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支持。

针对工作中短板弱项,今年我局将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对照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确定监管创新的工作重点。

二是细化实化举措,在吃透上级政策导向基础上,研究确定监管创新工作方案,明确序时,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做深做实。

三是加大上争力度,按照时间节点,及时总结特色亮点工作,形成经验样板,加大宣传推介和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获得省、市局认可。

针对营商环境创新工作,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上报12个创新案例,1个获得省级认可,10个获得市级认可的目标,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创建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基地”。3月8日全省商业秘密保护现场会已在我区召开,4月第三方评估机构将对我区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基地进行评估,5月省局将来我区现场验收,6-12月以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创新试点基地建设为引领,辐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行业。

二是推进“一件事”改革标准化规范化。我局将积极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规范》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形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并通过标准实施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推动我区政务服务环境稳步提升,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三是探索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口头审理工作。3月,我局组织开展一起专利侵权纠纷裁决口审工作,并被扬州局组织观摩。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探索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口头审理模式,快速有效查明案件事实,在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有效化解专利侵权纠纷,拓宽多元化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的行政保护渠道,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和水平。

记者

今年区市场监管局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类监管衔接配合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张进

一是开发“企业联络员查询”小程序,企业可通过手机端快捷查询联络员,进行信用修复,实现全程不见面办理的目标,更好服务群众办事。

二是出台《信用风险提醒制度》,前设预警关口,通过抓取执法办案、投诉举报、专项整治等监管数据,梳理易受行政处罚行为预警清单,市场主体可以对照信用预警清单提前进行自查自纠,帮助市场主体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早整改,早规范,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

三是分类推进信用监管,拓展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应用,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分类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实现企业通用信用管理和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更好结合。

来源:江都融媒

作者:记者 在川

编辑:阿娇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