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很多鼓吹三产的,而事实上除了北京之外,我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不敢轻易放弃工业的。尤其是在疫情三年,工业在经济上的基石作用更为明显,带动整体经济在逆境中能继续有所上升。
当然也并非想要有强大工业就想拥有的,还需要看天时人和的。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工业起起伏伏非常大,不少新兴工业城市取代了老牌强市。因新产业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竞争,那么现阶段我国城市工业规模排名前20的是哪些呢?
(资料图片)
近10年正是我国从粗放型、高能耗型工业转型到更高附加值、低排放的新兴工业的阶段,而这方面明显是东南沿海城市的嗅觉更灵敏,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飞跃,许多未及时转型的老牌工业城市只能是黯然神伤。
因此如今能屹立于全国前20位的城市,大多数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像常州、嘉兴这种并不太起眼的中型地级市在内;另外还有来自长江流域的几个中心城市。而当年占我国半壁工业江山的北方地区,只有京津唐和郑州四城入围了,已然势微。
而且因近些年新能源、芯片、新型电子等新产业开始爆发,城市工业格局可以说变动更快。再加上疫情干扰,在2022年20强城市内就发生了不小排名变化。
上海市的规上工业规模长期居全国之首的,但对其他城市的优势地位已极其甚微,深圳、苏州一直在试图超越,2022年深圳就做到了,营收成功超越上海而实现登顶。
三城去年都遭遇了疫情,而深圳复苏更强劲,全年10.9%的同比增速在20强城市都能前列,更比上海市快了8%以上而以4.58万亿营收反超5百多亿,历史性居首了。
苏州市虽然复苏速度也快于上海,全年有5.6%的增幅,但因基数偏低了不少,因此还是以4.36万亿继续留在第3位。但这已经是巨无霸级别了,比其后的重庆市要高出1.5万亿左右,相当于一个南京市的工业规模了。
深圳、苏州也正是近几十年来工业规模迅猛扩张的典型,都能与上海市匹敌了。除了它们外,东莞、佛山、宁波、无锡等同样代表城市,都是新兴工业强市。其中宁波市在2022年以9.7%的高增速而取得24752.4亿的营收,连超广州、天津两大都市而跻身第8位,跃升态势非常之猛。
而更惊艳的当属常州、嘉兴这两个江浙中等城市,工业营收竟然都能跻身前20,将青岛、烟台、大连等一众老牌工业城市甩在身后,像郑州这样的大省会也只能居它们之后做个20强守门员。
其中常州市在2022年更是爆发了,以新能源产业的加持在疫情年逆势飞扬,营收高涨16.5%,规模上涨至1.65万亿而跃居第15位,连续超越了武汉、南京这两个大省会城市。后两者其实应该算是工业底子较厚的,尤其是武汉名声在外,而事实上工业规模并不大,在省会中也是低于广州、杭州与成都,大家没想到吧?
20强城市去年的排名变化还有因北京市出现下跌,而让重庆、佛山后来居上,排名变动很大。唐山市与北京同病相怜,也是少有的下跌城市之一,虽然依然能以1.48万亿居第18位,但后面的嘉兴市已经很逼近了,看今年谁能最终胜出吧。
一场疫情让各大城市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能否在逆境中有较好表现就要看自身产业活力和韧劲了。今年疫情结束,没有了更多外界干扰,就看它们的复苏能力如何了!各位对这20个城市的工业实力以及预期走势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
20强城市2022年度的规上工业营收具体金额与排名,来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