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汇通路!有盘拿下开门红,有盘9个月只卖23套
43.8%中签率、186套精装房当天去化超6成,美都星屿熹的首开大捷,让沉寂已久的汇通路重新走到台前。
南京楼市起起伏伏,在前两年市场持续下行的时候,和所有非顶流板块一样,汇通路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分销、打折、去化艰难。
(相关资料图)
哪怕是如今市场开始全面回暖,“老大难”牡丹大观天下仍未破局重生,去化愁云惨淡。
客观审视美都星屿熹与牡丹大观天下,相信会有很多启发。
01
先来看美都星屿熹。
美都星屿熹于5月23日首开,户型建面约75-89㎡,精装均价约3万/㎡,首付3成。
186套共吸引425组买房人报名,综合中签率约43.8%,开盘当天去化超6成。
许久未有热盘刷脸的汇通路,靠美都星屿熹的“开门红”,在豪宅围堵的市场热度上,抢下一片阵地。
完美控制总价段
美都星屿熹起步户型建面约75㎡,另有约83、89㎡户型可选。
美都星屿熹一房一价表
首开精装约3万/㎡,起步总价约210万,最高总价约275万,对预算有限的首置买家,非常友好。
更重要的是,与板块其他楼盘相比,美都星屿熹没有升级包,精装修交付,一步到位。
契合年轻买家需求的产品
例如建面约75㎡的2+1房,进深约2.4米的阳台,业主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空间。
在保证置业门槛友好的基础上,户型设计既保证功能性完整,同时提高舒适度,性价比相对较高。
对于美都星屿熹来说,在踩对了市场节点、精准拿捏市场需求之后,走出独立行情便不在话下。
目前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美都星屿熹开盘至今累计认购97套、累计成交28套,转化率非常可观。
截图时间:6月12日
反观距离汇通路地铁站更近的牡丹大观天下,去化成绩可谓“凄惨”。
牡丹大观天下于2022年9月24日首开,目前共累计认购16套、成交7套,整体去化不足2成。
两下对比便可知,美都星屿熹被称为“首开大捷”,一点也不为过。
除了美都星屿熹和牡丹大观天下,汇通路有房在售的还有新城铭著风华、万科紫辰光年(尾盘)、正荣润岚府(尾盘)。
看一下各盘去化情况:
万科紫辰光年:2021年11月首开,484套房源仅剩28套未售。
正荣润岚府:2020年12月首开,561套房源仅剩75套未售。
新城铭著风华:2021年11月首开,799套房源中有417套未售,整体去化约5成左右。
相对而言,汇通路目前的新房供应量相对有限,但个别楼盘仍有较大的去化压力。
02
“首开摇号”和“9个月去化不足两成”互为邻居,单单一个汇通路,市场分化就已非常明显。
目前中南君启项目“停滞”,暂时按下不表。我们从位置、产品以及房企等方面,来分析一下在售楼盘两极分化的原因。
①、位置。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汇通路楼盘分布较为集中,区位优势以及生活配套基本共享。
其中,除在售尾盘不算,牡丹大观天下是剩余3盘当中,距离汇通路地铁站最近的项目,且临靠一幅商办综合用地和一个规划综合公园,未来小区的综合居住条件,较为优秀。
可见小范围内的位置优势并不能决定去化速度,踩对市场节点更重要。
②、产品定位。
汇通路位于主城以北,有地铁4号线加持,周边多徐庄软件园、紫东国际创意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年轻人才聚集。
这些客户群体,既预算有限,又对居住空间有更苛刻的要求,因此定位足够精准才能够霸占市场。
在市场全面下行的情况下,“精准定位”尤为重要。
牡丹大观天下楼盘分布
牡丹大观天下的户型建面约103-143㎡,均价约3万/㎡,另有2800元/㎡升级包可选。
据置业顾问透露,牡丹大观天下目前的优惠为“买包9折、不买包9.2折”。
按照一房一价表显示的房源价格,算下来是含包起步总价约295万,不含包起步总价约为275万。
更适合有首改、改善买家,而预算有限的首置买家,则被拒之门外。
美都星屿熹楼盘分布
而美都星屿熹的起步户型为建面约75㎡,另有建面约82、89㎡可选,首置定位更精准。
首开精装均价约3万/㎡,没有升级包,起步总价约210万。起步约65万(不含包)的置业差价,对买房人的吸引力直接爆炸。
③、开发房企。
作为老牌国企,黑牡丹曾挤进克而瑞发布的2021年常州上半年销售榜单前十(权益榜和全口径榜)。
同时,也在常州打造了牡丹和府、牡丹学府等多个口碑项目,实力可见一斑。
同样是国企实力,南京地铁开发实力同样雄厚。
只不过对于南京买房人而言,南京地铁的熟悉度更高,本土国企的诱惑力更大,这也是每个外来房企都要接受的考验。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市场节点。
以牡丹大观天下为例。黑牡丹于2021年9月拿地,当时市场热度高、房企争相拿地、地价普遍较高。
而后拿规划、开工建设、公开亮相,首开恰好赶上了市场下行,买房人观望心态浓厚,直接影响房源去化。
而此时的万科紫辰光年和正荣润岚府,早已提前消化大部分需求,因此续销效果也不明显。
终于等到市场好转,还未满血复活的牡丹大观天下,又遇到了产品升级、总价更友好、没有升级包的美都星屿熹,在价格上失去优势。
03
把时间再往前拨几年,这个位于4号线以南、毗邻仙林的汇通路板块,还是个香饽饽。
地铁早已通车,可承接来自仙林的外溢客群,同时有二十八新所在侧,有相当可观的优质置业客群。
相对来说,汇通路板块面积不算太大,住宅较为集中,小区域内暂无大型商业落地,好在距离仙林金鹰不远,未来还有仙林德基和仙林苏宁广场,基本解决娱乐消费问题。
同时教育利好也相当给力,仙林南外公办分校(在建)和仙林南外公办幼儿园(在建),小学在去年9月份开工,有望2024年招生。
最后还是房价优势。目前的仙林板块,新房供应有限,无论是二手房价格还是新房价格,对于首置买家来说,都相当有难度。
反观“邻居”汇通路,其住宅定位都以首置、刚改为主,再辅以部分改善产品,对买房人有很大的包容性。
04
同一板块、互为邻居,去化成绩却天差地别,这样的情况在南京楼市并不是个例,河西南、江宁东山等板块都有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例如河西南板块,楼盘众多、品牌房企扎堆,内卷持续升级。
但板块内,多数楼盘同质化严重,产品可替代性强,亮点不够明显,因此当板块供货量充足,想要走出独立行情就不太容易了。
还有江宁东山,虽然板块在售新房不多,但既存在摇号售罄,也有开盘续销。
究其根本,不外乎小范围内的区位优势、产品是否贴合市场大势、房企是否更得人心等原因。
可见在地段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房企既要踩准市场节点,也要在居住理念上不断迭代,才能做出具有辨识度的产品,俘获更多买家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