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手持亚运火炬

踏浪而来


【资料图】

和现场的第六棒火炬手

共同点燃主火炬

9月23日晚

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

你有被主火炬点燃的瞬间

惊艳到吗?

这是亚运会历史上

首个“数字人”参与的点火仪式

也是全世界首次“数实点火”

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

与真实的主火炬手一起

点燃了名为“潮涌”的主火炬塔

亚运会“数字人”原型竟出自常州!

这名“数字火炬手”的幕后拍摄原型

是广州市玉岩中学高一年级的

15岁少年高愉

高愉籍贯常州金坛

出生在广州

父亲和爷爷均是金坛直溪人

爷爷是金坛知名画家高金源

25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高愉的爷爷高金源。高金源介绍,高愉的父亲高艺1993年从直溪中学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体育大学,目前在广州市黄埔区业余体校从事田径教练员工作。高艺的爱人也从事体育工作,大学时曾获全国大学生100米短跑比赛冠军。

左二为高愉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高愉目前也是一名体育生,为这次亚运会“数字火炬手”选拔奠定了扎实基础。

最终,经过亚组委的严格选拔,高愉以阳光健美的运动员形象入选。在接到任务后,他出色地完成了奔跑、火炬接力、点燃主火炬等一系列动作,经过采集的数字化信息最终成为“数字火炬手”。

高愉表示,拍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回忆起这段经历,心中只有自豪和骄傲;虽然他没有露脸,但能以这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参与亚运会开幕式,甚至算得上是“亲手”点燃亚运火炬,这份经历对他而言弥足珍贵。

数字火炬手创意从何而来?

又是如何“跑到”现场观众面前的?

一起来了解

↓↓↓

上亿人一起点燃火炬的创意从而何来?

作为开幕式的核心创意,本届亚运会改变原有单个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的方式,用万众参与、数实互联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介绍,“这一次,我们想回归到体育本身。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点火,这种点火方式就是一种颠覆性的,是世界首创的,叫万众参与数字互联。”

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时,伴随着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首个全亚洲共同参与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薪火相传”也同步启动。

工程师对上百台手机进行技术测试

为了让线上火炬传递及点火仪式做到人人可参与,3年来,工程师们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敲下了20多万行代码,并通过3D互动引擎、AI数字人、云服务、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保障了使用8年前老旧手机的用户都可顺畅成为“数字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

据统计,全球共有超1亿人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成为“数字火炬手”,成功打造了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

工程师设计数字火炬手形象

9月23日晚,象征着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的一颗颗粒子汇聚在钱塘江上,最终组成了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在钱塘江上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开幕式主会场上空,和第六棒火炬手在现场共同点燃了主火炬塔。

数字人如何“跑到”现场观众面前?

虽然数字人在钱塘江上踏着浪花奔跑的画面只能通过转播看到,但当数字人进入大莲花体育场,现场的观众能真切地看见他奔跑以及点燃火炬的画面。

大莲花体育场内安装了185米宽、20米高的超大IMAX立体透视网幕,数字人传递火炬的超燃画面,正是通过它传递给了现场的观众。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团队视频硬体组负责人刁景升介绍,这块超大网幕由9个IMAX荧幕并排构成,是杭州亚运会的全新尝试,也是全球最大的荧幕。这块网幕首要特点是通透,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屏幕背后的3万名观众,满足他们裸眼观看悬空表演的乐趣。网幕有300万颗像素点,保证了观众沉浸式体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大、靓丽。

“针对现场数万名看不到的电视观众,我们实现了世界首次在大型演出活动中采用AR互动的创举”,沙晓岚说。

打开手机应用程序扫描主舞台,即可在现场召唤吉祥物“三小只”、放飞许愿灯、寄送明信片……AR(增强现实)与 AI(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让人耳目一新。这意味着,无论用户坐在现场的哪一个角落,都有无差别AR互动效果——扫一扫的秒级响应、画面的高清与精度等。

来源:常州日报、央视新闻、浙江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