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镇鼓楼社区属于人口老、环境老、基础设施老的“三老”型社区,社区以“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为原则,实现“机制、队伍、服务”三步融合,盘活辖区资源,因地制宜,以“关爱‘一老一小’”为目标,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作用,创新“四心四联”巾帼工作法,凝聚巾帼力量,推进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落地生效,构建“党妇共建、互促互融、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初心联力 建强队伍增活力

鼓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让“党旗红”引领“巾帼红”,以“挖掘—赋能—参与—成长”的培育体系,盘活辖区多方资源,广泛吸引各领域妇女能人,扩大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全周期社区巾帼能人培养模式。


【资料图】

网格深挖,激活“巾帼”内生力。鼓楼社区发挥辖区老党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的优势,通过“网格摸排+居民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从8个网格中“网罗”出有特长、有爱心、有热心、有公信力、有能力的社区妇女,充实社区“巾帼能人库”,通过专业培训、理论学习等方式为妇女能人赋能,引导她们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让辖区妇女打开门、走出去、聚起来。目前,已有78位“巾帼能人”登记入库,她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为老服务、文明城市创建、邻里矛盾调解、议事协商中发挥着积极带头作用,并以“能人效应”,带动更多社区妇女参与实践,不断壮大巾帼志愿力量。

多方参与,扩大“巾帼”影响力。鼓楼社区盘活辖区3家共建单位、22家驻区单位和近2000家沿街商铺等资源,以社区为平台,以创建巾帼志愿阳光站为目标,整合多方力量,以“活动联办、文明联创、惠民联手、党史联讲”等形式,吸纳更多在职优秀巾帼志愿者,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全面”的巾帼红志愿服务队。

同心联智 创新机制增动力

鼓楼社区创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设立“玫瑰蓄能卡”,“专人专卡”按照服务1小时获得1朵“玫瑰”的形式记录在册,用于兑换物品或服务。蓄能卡上的玫瑰能量不仅可本人使用,也可以转赠给直系长辈,不仅提升了志愿者的积极性,还扩展了服务对象的“朋友圈”,用“小能量”兑出社区参与“加速度”,进一步激发社区妇女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热情。

凝心联干 三治融合齐发力

鼓楼社区创新“巾帼管家”治理体系,深化开展“幸福管家、和谐管家、文明管家”建设,促进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融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聚焦“民生实事”,提升自治能力。鼓楼社区坚持“幸福家园,共同缔造”的原则,引导妇女能人参与社区治理。近年来,随着旧改的不断推进,改造矛盾层出不穷。印刷厂宿舍区的成明玉、向阳巷小区的刘贞红、公检法宿舍区的陈素珍等热心巾帼能人,在改造期间,化身多面手,挨家挨户宣传改造政策,第一时间反映居民诉求,在板凳议事会上共谋共商最佳方案,全程参与助推改造进程。为了让改造后的院落“内外兼修”,社区以“一巷一品,一院一策”为原则,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文化营造。巾帼志愿者们积极响应,自主谋划,以彩绘文化墙、升级小花坛等方式打造“美丽庭院”,为实现长效管理,巾帼能人们还制订“小巷公约”“院落微公约”,用“公约”促“自约”,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密切邻里关系,营造和谐氛围,让家庭“小美”延伸到巷道“大美”。

开展“精准送法”,深化法治理念。鼓楼社区挖掘辖区内的女律师、女法官、女老师等,培育、吸纳为社区法律明白人,通过“板凳课堂”深入楼栋院落,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宣讲活动。另外,社区还与东宇律师事务所结对共建,以“社区律师+巾帼法律明白人”的形式为网格内有法律诉求的居民上门送法,不仅提升巾帼法律明白人的业务能力,还能有效增强居民的法律维权意识。

暖心联助 真情守护夕阳红

问一问,“巾帼红”敞心扉。“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鼓楼社区众多独居老人的生活写照。近年来,社区巾帼志愿者发挥“地熟、人熟、事熟、细心、耐心、热心”的优势,通过巾帼红志愿服务队开展“敲门守望”行动,在网格中结对有困难、有诉求的高龄老人,每天对他们敲敲门,向社区报平安,为高龄孤寡、独居老人拉起了一道关爱底线。家住桑园巷14号的孤寡老人张光辉,因高温中暑晕倒在家,“敲门人”秦秀凤及时发现,紧急送医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搭一手,“巾帼红”纾民困。老人生活中常出现因出行不便导致的买菜难、理发难、办事难等琐碎的小难事,社区创建“玫瑰红晓邻通”服务平台,巾帼志愿者为结对老人设立专属服务热线,第一时间为老人纾困解忧。和成明玉结对的孤寡老人王别因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出院后需卧床静养,成明玉主动帮其买药、办理医保报销、采购生活用品,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搭一口,“巾帼红”送温暖。在日常的为老服务中,巾帼志愿者发现有的家庭会因突发情况无暇顾及家中老人。为解决老人的应急难题,也为家属提供“喘息”机会,巾帼志愿者主动通过“搭一口”的方式,每餐从家中拨一份饭菜送给老人,解决特殊阶段老人的“吃饭难”。

END

来源:真州镇

编辑: 蒙蒙

审核:徐昊晨

监审:王良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