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扬子晚报网9月26日讯(通讯员 秦公轩 陈雨柔 记者 陈勇)9月24日清早,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大明路警务站接到市民报警求助,称隧道边上有一位老人迷路,需要民警帮助。
接警后,民警立即驱车前往现场。见到老人后,民警上前与其沟通,但老人一直保持沉默,而他身上也未携带证件和手机,于是只好先将老人扶上警车。在回警务站的路上,老人对民警的询问依旧不予回答。
民警将老人先带回警务站
到达站内,民警一直陪伴着老人,这让他放下了戒备心,终于开口说话。交流中,民警发现老人方言口音很重,相互间都听不通,只好通过写字条、打手势等方式进行沟通,但依旧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民警尝试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也无法识别到老人的信息,于是立即上报到指挥室一同寻找老人的家属。
漫长的等待持续到中午,民警担心老人饭点饿肚子,提前为老人准备了午饭和饮用水,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寻找线索。很快,另一警务站接到市民报警称自己父亲找不到了。民警经过核对,发现报警人寻找的正是站里迷路的老人。民警迅速电话告诉该报警女子。得知父亲平安,正在四处寻找的女儿终于放心,赶到警务站将老人接回。
临走前,老人的女儿告诉民警,自己的父亲是重庆人,不会说普通话,这次不慎走失,家人十分担心,非常感谢民警对其贴心照顾。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