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近年来,睢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2021年9月18日发布了“睢宁县文明新风尚十条”,结合移风易俗重要内容,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十一假期也是一年一度举行婚礼的高峰期,《无线睢宁》系列节目——成风“话”俗第十期,我们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拒绝婚宴餐桌浪费的话题。
(资料图片)
“吃了不疼糟蹋疼,是老一辈经常说的俗语。意思是东西吃下肚不可惜,可惜的是白白浪费掉。”县文化馆馆长周维刚介绍,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性粮油、蔬菜和副食品极度短缺,那时候小孩子夜里喊饿,父母就会哄孩子“人是一盘磨,睡着了就不饿”。
所以老一辈人至今后怕,
即使生活富裕了,依然会省吃俭用。
婚宴上的餐饮浪费现象
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斗,中国积攒了丰厚的粮食“家底”,增强了粮食安全底气。然而当前婚宴上的餐饮浪费现象一直存在。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高达3500万吨,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是影响粮食安全、国家存亡的大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周维刚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物质充裕不是浪费的托辞和理由,节约粮食也与贫富无关。它是一种素养和美德,是一种操守和品行,是对劳动和付出的尊重。这句话,大家不仅应该时刻牢记,更应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当下,婚宴餐桌上的食物浪费最为严重,主家往往为了面子,动辄就是10个凉菜、10个热菜,外加甜品、热汤,主打一个丰盛。尽管主家也心疼吃不完,但担心亲友议论,往往最后选择宁愿浪费点。
对于这样的行为,
大家怎么看呢?
来听一听市民怎么说
市民 王璟棋:“席地上浪费的菜特别多,吃不完的菜,我觉得大家应该分着打包带回去。打包其实不丢人,浪费才可耻。”
市民 王菁菁:“我们现在提倡勤俭节约,没必要进行攀比、奢侈浪费,我们应该把勤俭节约传承下去,避免铺张浪费,提倡光盘行动。”
如何杜绝婚宴餐饮浪费?
今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婚宴服务经营者应当将制止餐饮浪费相关内容纳入婚宴服务协议,引导消费者践行“光盘行动”;优化婚宴菜单,合理搭配菜品数量和分量;鼓励婚宴服务经营者提供多种供餐形式,提升服务水平,主动引导消费者餐后打包。县市监局食品协调科科长袁艳荣表示,作为职能部门,市监局将加大对婚宴服务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婚宴服务经营者落实反食品浪费措施。对造成严重食品浪费的,依法予以处罚。
节约粮食,端牢饭碗,不仅有历史的殷鉴,更有全球新冠疫情敲响的现实警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节约粮食,不仅仅是风尚和美德问题,更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
周维刚介绍,睢宁已经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召开制止婚宴餐饮浪费暨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会,积极在全社会引领“杜绝餐饮浪费 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鼓励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珍惜粮食、文明就餐的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
希望广大市民都能树立正确节约观,坚决杜绝婚宴餐饮浪费,摒弃盲目攀比、铺张浪费陋习, 形成喜事新办、婚事从简的文明之风。
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
记者 | 付方方 编辑 | 青芒
一审丨李璇
二审丨丁科
三审丨仝勋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点和扩散传递文明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