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5月12日讯(通讯员 肖芹 佐春 记者 陈咏)记者12日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获悉,徐海鸡等13个畜禽遗传资源上周在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站公示期满,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这标志着扬州专家团队攻关的濒危徐海鸡抢救保护工作获得成功。
徐海鸡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专家介绍,徐海鸡是我省兼用型地方鸡种,具有抗逆性强、蛋肉品质优良等特点,俗称“拳头鸡、鸽子蛋”,因产于徐州和连云港(古称海州)地区得名,主产区为徐州邳州市和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
(资料图)
上世纪50年代徐海鸡饲养较多,后因良种鸡冲击,加之鸡个蛋个头较小影响市场销售、当地不够重视等原因,数量急剧减少,2015年列入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处于濒危状态。
研究团队
为抢救徐海鸡遗传资源,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以研究员曲亮为首的科研团队,从原产地收集青脚黄麻羽、毛脚、秃鹫样关节、母鸡长距等特征性状个体,构成徐海鸡原始群体,开展扩群、整理、抢救性保护等工作。
今年2月,徐海鸡遗传资源现场核验会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召开,来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全国畜牧总站、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专家、徐海鸡资源发现团队成员参加会议。
专家们现场考察了徐海鸡外貌特征,抽测了保种群个体体重体尺蛋重等性状,查阅了保种方案、系谱、生产性能、留种选配等记录及技术档案。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徐海鸡已达到《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同意通过现场核验,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
国家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于福清表示,徐海鸡是江苏省家禽所科研团队多年付出取得的喜人成果,保种工作非常扎实,是新发现资源保护的典型范例。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徐海鸡优异性状,争取将徐海鸡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加快开发利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原产地赣榆保种场保存徐海鸡系谱群1400只以上,家系44个,扩繁群2700只以上,产地农户饲养4300余只,当地正在加大宣传和开发利用,打造徐海鸡品牌。扬州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情况显示,扬州首次在江都区发现徐海鸡,总量达到800多只。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