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家港市后塍街道:党建引领“旧”换“新” ,垃圾分类更时兴

在张家港市后塍街道三角滩村的徐家埭上,村干部正在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看着自家门口新换的垃圾桶,村民老李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他建议周围邻居:“村里又给咱换了新桶,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垃圾的事,我们以后也要配合村里分好类。”连日来,三角滩村党总支深入开展分类宣传,努力提高群众分类知晓率。

旧桶换新桶 分类更轻松

三角滩村农户最初使用的分类桶由于长时在室外,大部分已经老化破损,且容量较小,很多村民反映使用不方便。村总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把“更换旧桶”列入“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为确保分类桶能够固定,村民看得懂宣传,通过征求部分群众意见,三角滩村确定使用固定式桶架,嵌入60升二分类桶,并配以色彩鲜明的宣传贴画。在更换新桶的过程中,部分村民对门口安放垃圾桶很不赞同,村干部耐心解说、劝导,确保家家户户换上新桶。全村换新桶对村民是一次新的触动,更体现了村总支对垃圾分类的重视。

旧识换新知 分类更容易

经过广泛有效的宣传,垃圾分类对农村群众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但一部分老年村民仍保留着老观点,他们认为:分类太麻烦,自家垃圾自家管,怎么投放是自由,混在一起不犯法。有了这样的旧观点,群众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分类。为了全面扭转群众的旧观点、旧思想,激发群众“准确分类”的热情,村总支制定了垃圾分类专项宣传计划,通过入户面对面宣传、开展有趣的活动、村民课堂等多种方式持续做好宣传工作。村总支特别重视群众自我教育,发掘老党员、老干部、骨干群众组成“绿先锋”,常态化开展垃分宣传教育、扭转旧观点。

旧貌换新颜 分类见实效

漫步在特色康居乡村文昌河边,沿河的墙壁上更换了一批新的墙绘,默默地教育着村民。河边上还有一排新的垃圾桶,是村总支最近为沿河村民更换。村干部小刘正向围观群众介绍桶上的宣传:“我们的生活垃圾主要分成四大类: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村委帮大家安装两个桶,是针对常见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放在绿色桶内,每天有专人回收,其他垃圾投放在黑色桶内,也有专人回收。大家千万不能图方便,把垃圾随意扔在河里,破坏河道环境。”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现在人居环境这么好,乱扔垃圾就是搞破坏。只有切实做好垃圾分类,才能使乡村颜值常美常新。

接下来,三角滩村党总支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抓好垃圾分类教育,持之以恒推进分类工作开展。同时,村总支将把“为村民换新桶”作为常态化服务项目,及时为村民更换旧桶,促使村民对分类有兴趣、有信心。采用更有效、更多样的方式做好分类宣传,促使垃分工作见实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徐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