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资料图)
“生态即民生,绿水即美丽,蓝天即幸福,湿地则是宝贵的财富,而公众参与在滨海生态保护中有关键作用。”—盐城市市长张明康
“对盐城积极推广应对全球挑战的本地化解决方案高度赞赏。建立一套滨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对全世界都很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
9月26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下设的“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主题论坛在盐城举行。论坛旨在探讨滨海生态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共谋滨海区域协同治理的愿景和对策。
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明康致辞时号召,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滨海湿地保护需要全球的参与。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态即民生,绿水即美丽,蓝天即幸福,湿地则是宝贵的财富,而公众参与在滨海生态保护中有关键作用。
“我们需要意识到滨海地区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各利益攸关方需要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帮助提高公众在各个层面上的意识,建立伙伴关系并加强协作,进一步加强滨海地区保护和可持续性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说。他对盐城积极推广应对全球挑战的本地化解决方案表达了高度赞赏,同时还强调,建立一套滨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顾问斯坦利·约翰逊以“自然保护行动的公众参与”为主题发表主旨报告,着重表达了媒体在塑造公众对自然保护行动的认知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电影、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工作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高度契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马超德分享了国际上关于滨海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和经验。他指出,UNDP将始终致力于在政策和决策中推广可持续发展原则,聚焦减少不平等、促进包容、低碳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以支持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推动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火花,论坛特设平行讨论环节,话题聚焦于公众参与全球滨海生态保护及多利益相关者为滨海自然行动注入活力的生动实践。联合国湿地公约东亚地区中心执行主任徐昇吾、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窦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韩锋、新加坡双溪布洛格湿地保护区主任杨淑芬和生物多样性国际专家约翰·马敬能贡献了精彩观点。
论坛在最后阶段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发布,包括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碳中和证书颁证仪式、湿地精灵守护项目启动仪式、滨海保护国际专家聘任仪式,以及自然笔记和绘画奖颁发仪式。这些仪式在与会者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行,进一步推动了滨海保护事业的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届论坛由盐城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得到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绿化基金会、湿地和野禽信托基金会(WWT)和天合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