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为进一步延伸文明实践触角,持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崇川区幸福街道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推动,深度打造“文明实践+”新路径,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结合实践阵地资源特色和优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不断激活志愿服务新动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力量。
文明实践+文化活动,文明之风有热度
夜幕降临,幸福家苑群乐汇大舞台前已经坐满了群众,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动人的舞蹈,“唱响红色主旋律,共筑文明新风尚”文艺汇演如期而至。今年来,幸福街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开展文艺汇演、法律进村、科普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跟着节气去阅读”、“七彩夏日”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培育文明礼仪,使群众在品味美妙至极、韵味十足的文化大餐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艺术情操,让文化惠民“声”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理念,用接地气的形式将移风易俗、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健康知识等巧妙融入文艺演出中,更能积极引导群众思想转变,倡导道德新风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形式,让文明之风有热度。”幸福街道蒋坝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强表示。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传播文化有深度
近日,幸福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作用,开展了文明实践“大讲堂”理论巡讲活动,组织“百姓名嘴”、“三有新人”、“轻骑兵”组成宣讲队伍,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学习矩阵”理论武装品牌,以沉浸式宣讲、研学式参观、互动式交流等创新的宣讲方式,让文明实践活动走新更走心。今年,街道以“幸福之声”、“窑洞学堂”、“匠心领航站”、“红色村史馆”、“奇妙农场党史馆”等文明实践特色理论宣讲阵地,先后开展了上百场沉浸式宣讲,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面对面的模式,分众化、全覆盖、多层次的把文明知识、文化内涵、党的政策有机融入课堂教育、志愿服务、微视频等场景,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理论宣讲让文化传播更有情感,内容更有深度。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民办事有温度
“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感谢老顾上门为我理发,太谢谢你了。”家住幸福街道蒋坝村社区14组的老党员胡奶奶握着社区志愿者顾军的手激动地说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为了壮大志愿服务“生力军”,幸福街道广泛发动青年干部、退伍军人、能人乡贤、网格员、青少年等常态“入伍”,先后组建了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发挥各自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服务,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为群众送温暖、送文化、送健康、送科技、送平安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聚焦一老一少一困和残疾人群众,开展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温度。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幸福街道将进一步以“文明实践+”为载体,以理论宣讲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丰富为民办实事内涵,让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享发力,展现新作为、推动文明新发展。通讯员 邵冬梅 许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