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稻谷飘香。眼下,仪征的杂交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趁着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当地的种粮大户们正忙着收割。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场景,形成了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

在仪征陈集镇刘云村的水稻收割现场,记者看到,大片金黄色的稻谷随风摆动,沉甸甸的稻穗低下了头。在田间,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

机器轰鸣、稻花飞扬。在田间,种粮大户薛钰忙得不亦乐乎。薛钰一共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两台收割机同时收割,也要二十多天才能收割完。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杂交中籼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相比往年一穗200多颗 、亩产1200斤,今年一穗大概有300多颗,预计产量很不错,他的开心溢于言表。


【资料图】

当地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助力杂交稻稳产、增产,他们一直坚持“三个抓”,技术保障从未断线。

仪征市陈集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长云介绍,他们主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技术培训;二是抓技术指导,陈集镇农业农村局所有农技人员都被分工到村,与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为他们解决生产实际困难;三是抓技术推广,主要抓水稻的主推品种、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以及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达到农药化肥减量使用的同时,实现粮食稳产增效。

薛钰坦言,他刚开始种粮时是个门外汉,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现在已经成了种粮高手。他预计,今年的亩产值大概在1700元到1800元,比往年大概多300元到400元一亩,收入提高了,他对种田更有信心了 。

冯长云也为薛钰的丰收开心,他表示,下一步,陈集镇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合作社绿色品牌建设要求,做好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户们的大米走向市场实现品牌化,从而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丰收的喜悦离不开农业部门的技术助力、以及种粮人的辛勤付出;丰收的背后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那份底气,以及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那份信心。 风吹稻浪好“丰”景,希望仍在金黄色的土地上持续升腾!   

END

来源:陈集镇

编辑:梧桐

审核:徐昊晨

监审:王良生

推荐内容